
草木。《詩·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毛 傳:“卉,草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故自然會妙,譬卉木之耀英華;潤色取美,譬繒帛之染朱緑。”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平泉莊 在 洛城 三十裡,卉木臺榭甚佳。” 清 顧炎武 《贈同系閻君明鋒先出》詩:“春風吹卉木,大海放禽魚。”
“卉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卉木”指草木,由“卉”(泛指花草)和“木”(樹木)組合而成,合稱所有植物。例如《詩經·小雅·出車》中“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即描繪春日草木繁茂的景象。
“卉木”是一個偏文學性的詞彙,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詩經》及《文心雕龍》等文獻。
《卉木》是指植物的莖幹部分。
拆分部首:蔔木
筆畫:5畫
《卉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
在繁體字中,卉木的寫法為「蕙木」。蕙是芬芳香草的意思,常用于形容花草的香氣。
在古代漢字中,「卉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可能寫成「艸木」。不同的文獻和曆史時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寫法。
1. 在春天裡,百花争豔,卉木生機勃勃。
2. 這片森林裡的卉木長勢良好,郁郁蔥蔥。
1. 組詞:花卉、異卉、草卉、藤卉。
2. 近義詞:植物、綠木、樹幹。
3. 反義詞:土壤、樹葉、花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