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埭程的意思、埭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埭程的解釋

過堰錢。古時在江河水流湍急、船路險阻處設埭,用牛或人力助船過埭,借以收稅, 南北朝 叫牛埭稅, 唐 代稱埭程。《通典·食貨十一》:“﹝ 唐肅宗 ﹞ 上元 中敕 江 淮 堰塘商旅牽船過處,準斛納錢,謂之埭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埭程”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水利設施相關的稅收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埭程”指古代在江河險阻處設置土壩(埭),通過人力或牛力輔助船隻過壩時征收的稅費,屬于過堰錢的一種形式。其名稱因朝代不同有所變化:南北朝時期稱“牛埭稅”,唐代則通稱“埭程”。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 埭的作用:埭是用于調節水流的土壩,多建于水流湍急或航道險阻處,既可防洪,又能輔助通航。
    • 稅收演變:最初以助船過埭為名收取費用,後逐漸演變為固定稅種。唐代《通典》記載,肅宗時期江淮地區的埭程稅收已制度化。
  3. 運作方式
    商船經過埭時需繳納費用,具體金額根據貨物量(如“準斛納錢”)或通行次數計算。稅收用途包括維護水利設施和補充財政。

  4. 其他釋義

    • 在吳語中,“埭”也可作量詞,相當于“回”“趟”,但此用法與“埭程”無直接關聯。
    • 地名中常見“埭”字,如安徽石埭、浙江鐘埭,反映其地理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埭的結構或稅收細則,可參考《晉書》《通典》等古籍,或查看、4、6的原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埭程》的意思

《埭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修築堤壩或者修建溝渠的工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埭程》的拆分部首為「土」和「辶」,其中「辶」為「走」的變形,表示與行走相關的事物。它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

《埭程》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經濟社會中,農業是主要生産方式,因此修築堤壩和溝渠是農民常常進行的活動。而「埭」和「程」都是古代的漢字,分别表示堤壩和修建的工程。兩者合起來指修築堤壩的工程。

繁體

《埭程》的繁體字為「壞程」,字形較為複雜,但在簡化字的推行下,現代主要使用簡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可以辨認出來。古時候的「埭程」常常由方塊字形表示,較為樸素。如今的字形相比,更加規整、規範。

例句

1. 農民們聚集在一起,開始修築新的埭程,以便灌溉農田。

2. 這座城市的河流治理工程包含了修建堤壩和清理堵塞的埭程。

3. 經曆了一番工程浩大的埭程後,這片土地的排水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組詞

1. 埭壩:表示河流或湖泊邊的堤壩。

2. 良程:表示順利進行的工程。

3. 圍程:表示對一定區域進行圍繞修建的工程。

近義詞

1. 溝渠:表示地下或地面上的水道。

2. 灌溉:表示為農田提供水源。

3. 開墾:表示對荒地進行清理,使之成為可耕作的土地。

反義詞

1. 破壞:與修建工程相反,指損毀或破壞原有的建設。

2. 拆除:與修築工程相反,指拆除建築物或設施。

3. 廢棄:與修建工程相反,表示停止使用或廢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