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道若退的意思、进道若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道若退的解释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后汉书·张衡传》:“虽 老氏 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道若退”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字面义指“前进的道路看似在后退”。该成语蕴含道家辩证思想,深层表达事物发展过程中表象与本质的相反相成关系。从汉语构词角度分析,“进”与“退”构成反义对举,“若”字揭示现象与本质的错位关系,形成哲学思辨的张力结构。

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1. 辩证运动观: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四十章),事物发展常以反向形态呈现本质进程
  2. 处世智慧:主张“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表面退让实为积蓄力量
  3. 认知方法论: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揭示的认知规律

在应用层面,该成语常用于:

权威文献参考:

  1.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四十一章注疏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0卷第356页
  3.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商务印书馆,2018年修订版,第241页哲学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进道若退”是一个源自道家哲学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为看似后退的举动实则是为了前进。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经典引用

哲学内涵

  1. 辩证思维:道家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常与表象相反,暂时的退让可积蓄力量,如插秧时弯腰看似后退,实则是为了秧苗的成长。
  2. 实践智慧:唐代布袋和尚的偈语“退步原来是向前”用插秧比喻修道,强调谦卑、自省的重要性。

用法与语境

“进道若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蕴含东方智慧的处世哲学。它提醒人们超越表象,理解“退”与“进”的辩证关系,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适时退让往往能达成更深远的进步。

别人正在浏览...

安常守故阿辟北疆惫衿本科鞭辟着里残膏剩馥骋姿创疤当行家大中人德藩抵塞敌僞斗怪争奇顿时扶夹俯临感帝干耗公粮工用国之四维豪女何所不有黄门北寺皇祖考虎争灸足居之不疑龛灯老大爷眉寸秘密明师谬巧苤蓝前筹悭恡芹馆饶羡砂鼠奢放失才世数双关説得嘴素襟天年铁马金戈渭滨乌啼引吴妆下餔响当当相帅成风晓晦西畴席纠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