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名符的意思、寄名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名符的解釋

(1).舊時迷信,恐小兒夭折,常寄名于道觀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稱寄名符。《紅樓夢》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帶了衆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開箱倒籠抄揀了一番,因從 紫鵑 房中搜出兩副 寶玉 往常換下來的寄名符兒。”參見“ 寄名 ”。

(2).迷信者為死後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門徒的憑證。 李棟 王雲高 《彩雲歸》二:“當 黃維芝 把寄名符遞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後的力氣,把它用力抓在手裡,抛出了最後的兩顆渾濁的淚珠之後,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名符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迷信習俗産物,主要用于祈求孩童平安或死後冥界庇佑。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寄名符是舊時家長因擔心孩子夭折,通過宗教儀式将子女名義上寄托給道觀、寺廟或特定人家,由道士、僧人頒發的符箓憑證。其名稱中的“寄”指代寄托,“符”則象征具有神秘力量的符號。

二、主要功能與場景

  1. 孩童護佑
    當孩童被認為“八字過硬”(可能刑克父母)或體弱多病時,家長會通過寄名符将其名義上過繼給神佛、僧道或生肖相合的家庭,以求借助宗教力量助其平安成長。

  2. 冥界庇佑
    部分迷信者也會在生前通過寄名符将自己托名為神佛的仆役或門徒,以期死後在陰間獲得庇護。

三、文化背景與實例

四、其他解釋辨析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寄托名譽的象征”,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傳統宗教含義為主。

提示:該習俗現已逐漸消失,僅作為民俗文化研究内容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名符》的意思

《寄名符》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符咒,被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幸運與祝福傳遞給他人。這個詞也可以引申為代表希望、祝福與安全的符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名符》由“宀”和“示”兩個部首組成,它們分别表示“寶藏、居住”和“神示、展示”。每個部首都是一個獨立的筆畫,總共四個筆畫。

來源

《寄名符》起源于中國古代民間信仰與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被廣泛使用。人們相信,通過寄名符,可以将好運和祝福傳遞給他人,保佑其平安幸福。

繁體

《寄名符》的繁體字為「寄名符」,字形保持原樣,隻是書寫形式上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常常與現在有所不同。《寄名符》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然保留着相同的含義和功能。

例句

1. 我把一張《寄名符》送給你,希望你平安幸福。

2. 我媽媽給我帶了一個《寄名符》,說是為了保佑我學業順利。

組詞

1. 探尋:追尋真理或發現事物的真相。

2. 揭示:揭露事物的真相、本質或含義。

3. 傳遞:将信息、知識、情感等傳送給他人。

近義詞

1. 符咒:用特定形式書寫或制作的神秘圖案,具有神奇力量。

2. 吉祥物:象征着好運與幸福的圖案、物品或動物。

3. 引路人:為他人指引方向或提供幫助的人。

反義詞

1. 不祥符:象征着厄運與不幸的符咒。

2. 郁悶物:給人帶來壓抑、陰暗情緒的物品或圖案。

3. 困境引路人:在困難中為他人指引方向或提供幫助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