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rtuous and talent person] 指有才有德的人。亦作“賢人君子”
凡賢人君子,未嘗不思效用,但無其類獲進,所以湮沒于時。——唐· 陳子昂《明必得賢科》
“賢才君子”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德才兼備的人,強調品德與才能的完美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賢才”指才智出衆,“君子”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二者結合形容既有卓越才能,又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願從其遊而為之死。”
該詞至今仍用于褒揚各領域優秀人才,例如:
擴展閱讀:該概念與《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内核一脈相承,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賢才君子》是一個詞組,表示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也可以用來稱贊道德高尚、品德優良的人。
《賢才君子》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貝、才、口、子,總共16個筆畫。
《賢才君子》一詞最早源自《論語》。在《論語·季氏》一章中,孔子曾說:“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以回之,才哉是正!”這段話形容了回回,以示高尚品德。
《賢才君子》在繁體中寫作「賢才君子」。
在古時候,賢才君子的漢字寫作「賢材君子」。
他是一個真正的賢才君子,不僅聰明才智出衆,而且品德高尚。
賢人、才華橫溢、君子風度
賢能、賢者、賢士、賢人、才華出衆、品德高尚、道德崇高
庸俗之徒、無能之輩、品行不端者、無才無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