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懊惱怅恨。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二:“将軍好馬,甚愛惜;今死,甚懊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姊妹易嫁》:“已而曉榜既揭,竟落 孫山 ,咨嗟蹇步,懊惋喪志。”
“懊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ào wǎn,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懊惋”是結合懊悔與痛惜的複合情感詞彙,適用于表達對過往遺憾的複雜心緒。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搜神後記》《聊齋志異》等原著或權威詞典釋義來源。
懊惋(ào wǎn)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心情痛悔、懊悔不已的情緒。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失誤時,内心會被懊悔所困擾,感到相當痛苦和遺憾。
懊字由“心”部和“奧”部組成,心部表示該詞與情感有關,奧部則起到輔助作用。懊字的總筆畫數為14劃。
懊字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楚簡《戰國竹簡》中。在繁體字中,懊字仍然保持着“懊”字的形狀。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多種多樣,懊字的古代寫法有很多種變體。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寫法是:
憂心事于外,思慮聞于耳
1. 他在失去親人之後産生了強烈的懊惋之情。
2. 她對自己年輕時的荒唐行為感到十分懊惋。
懊惋可以和一些動詞、名詞等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 懊惋不已:形容懊悔的情緒十分強烈。
- 懊惋自責:指因為某個過錯或錯誤行為而感到懊悔和自責。
懊惋的近義詞有懊悔、悔恨、後悔,它們都有表示痛悔的意思。
懊惋的反義詞則是滿意、欣慰、慶幸等,表示心情愉悅和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