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因疾惫而致危厉。《易·遯》:“九三。係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孔颖达 疏:“遯之为义,宜远小人。既係於阴,即是有疾惫而致危厉。故曰有疾厉也。”
(2).同“ 疾癘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鷙” 汉 郑玄 注:“得疾厉之气也。”《孝经·感应》“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宋 邢昺 疏:“谓阴阳和,风雨时,人无疾厉,天下安寧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大凡物理有常、有变……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
"疾厉"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疾"与"厉"的本义及古文献用例综合理解。据古汉语常用词释义体系分析如下:
一、本义解析
"疾"
本指急速(如《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后引申为疾病(《说文解字》:"疾,病也")或痛恨(《论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厉"
原指磨刀石(《说文》:"厉,旱石也"),衍生出"严厉"(《论语》"听其言也厉")、"凶猛"(《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及"灾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等义。
二、复合词"疾厉"的释义 在古文献中,"疾厉"多指:
凶猛的疫病
如《汉书·严助传》载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厉多作",此处指岭南湿热环境引发的恶性传染病。
严酷苛烈
宋代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批评政令"操切疾厉",形容政策过于严苛急切,此用法与"疾言厉色"构词法相通。
三、权威辞书佐证 《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1页明确收录"疾厉"词条,释义为:"疫病;瘟疫"及"严酷;猛烈"。该释义体系承袭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厉"字"引申为切责、为疫疠"的考据,并参照《尔雅·释诂》"厉,危也"的训诂传统。
结论
"疾厉"属文言遗存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恶性传染病与严苛猛烈双重范畴,具体释义需依文献语境判别。建议使用者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获取更详尽的古例证及音韵信息。
“疾厉”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来源不同有所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若需深入探究古汉语用法,建议参考《易经》《礼记》等原典或权威注释。
保申变端逼禅闭眼笔簪池凤出产慈膝顇枯大谏端敏方便门俸浅分杪俯取钩勒光祚国民经济国务韩坛讙舞践躐见数戒体矜荡金革兰荪揽衣老年理书楼帐脔股慢件慢狎盘算配置凭风浅恩侨家跷脚起功青疏芹馆秦娘入教若耶舌伤顺直松蒿桃柳藤退笔冢脱形徒讬空言刓方为圆刓团无名小卒消费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