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貢的意思、恩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貢的解釋

明 清 科舉制度規定,每年由府、州、縣選送廪生入京都國子監肄業,稱為歲貢。凡遇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而頒布恩诏之年,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稱為“恩貢”。《明史·選舉志一》:“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品官子弟曰廕監,捐資曰例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恩貢者,國家有慶典或登極詔書,以當貢者充之。”《清會典·禮部·學校》:“凡生員食餼久者,各以其歲之額而貢于太學,曰歲貢。有恩詔則加貢焉,曰恩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恩貢是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特殊貢生類别,指皇帝因慶典、登基等恩诏特許選拔的生員入國子監肄業的資格。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四點:


一、詞典定義與制度性質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恩貢”指明清時皇帝特許,由府、州、縣學推薦至國子監的生員資格,屬“五貢”之一,本質為朝廷恩典下的拔貢制度。其設立初衷是為彰顯皇恩,在常規歲貢之外增設的臨時性選拔機制。


二、曆史背景與選拔依據

據《明史·選舉志》記載,恩貢始于明代,清代沿襲。每逢新帝登基、皇室大婚、壽誕等國家慶典,皇帝會下诏增選貢生,由各省學政從府、州、縣學的廪生中擇優保送。選拔标準強調“德才兼備”,但實際更重資曆與品行,如《清史稿》載:“恩貢視歲貢尤優異,取累試優等之廪生充之”。


三、社會地位與特權

恩貢生享有直接入國子監深造的資格,免去地方科舉層級考試。據《禮部志稿》,其身份高于普通貢生,可優先獲授教職(如州縣訓導),部分優秀者經考核可出任知縣等職。這一制度既強化了皇權威儀,也為寒門士子提供了跨越階層的特殊通道。


四、制度影響與存續時間

恩貢作為皇權幹預教育的典型制度,貫穿明清兩代(1368-1911),直至科舉廢除。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評其“以恩破格,實為取士之變體”,反映了傳統科舉體系中“恩典”與“公平”的張力。其曆史案例多見于地方志,如《江南通志》所載康熙南巡時增選恩貢的記載。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明史·選舉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清史稿·選舉志》
  4. 《禮部志稿》(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
  6. 《中國教育制度通史·明清卷》(李國鈞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恩貢”是明清科舉制度中的一種特殊選拔形式,具體指在皇帝登基、國家慶典等特殊年份,由地方政府額外選拔優秀生員(廪生)進入國子監深造的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背景
    恩貢是明清時期“貢監”制度的一部分,屬于國子監生員的來源之一。常規選拔稱為“歲貢”(每年定額選送),而恩貢則是特殊年份(如新帝即位、重大慶典)在歲貢基礎上增加的選拔名額。

  2. 選拔條件

    • 資格:僅限府、州、縣學中的廪生(享受官方津貼的生員)。
    • 觸發條件:需皇帝頒布恩诏(如登基诏書或慶典诏令)。
    • 名額:通常在當年歲貢名額之外加選一次。
  3. 與其他貢生的區别
    貢監生員分多種類型,恩貢與以下類型并列:

    • 歲貢:常規年度選拔;
    • 選貢: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 納貢:通過捐資獲得資格;
    • 恩貢:僅限慶典年份的特殊選拔。
  4. 曆史記載
    《明史·選舉志》和《清會典》均明确記載了恩貢的制度設計,強調其作為“皇恩”象征的政治意義,既補充人才儲備,又彰顯帝王德政。

恩貢本質上是明清統治者通過科舉制度強化中央集權、籠絡士人的手段,反映了古代科舉體系與皇權政治的高度關聯性。

别人正在浏覽...

礙目按喝半流體鸱彜子觸塵出奇無窮打平和地淩頂上豆藿垛充發伏放屁辣騷豐功茂德風言醋語分耗焚薮而田富有天下工業布局毫不諱言浩壤合刊歡楚賄漏佳處笳喧急處從寬孑盾金人偈舉目千裡困摧老實巴腳龍井羅刹江鲈魚鲙鬧忙内包平情慶喜熱性三寸管神謀魔道試看手提包爽直順口溜孫竹談虎色變談麈韬碧桃花扇田忙蜩梁枉橫僞廷蚊蟆五菜物性相呴相濟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