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貢的意思、恩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貢的解釋

明 清 科舉制度規定,每年由府、州、縣選送廪生入京都國子監肄業,稱為歲貢。凡遇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而頒布恩诏之年,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稱為“恩貢”。《明史·選舉志一》:“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品官子弟曰廕監,捐資曰例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恩貢者,國家有慶典或登極詔書,以當貢者充之。”《清會典·禮部·學校》:“凡生員食餼久者,各以其歲之額而貢于太學,曰歲貢。有恩詔則加貢焉,曰恩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恩貢”是明清科舉制度中的一種特殊選拔形式,具體指在皇帝登基、國家慶典等特殊年份,由地方政府額外選拔優秀生員(廪生)進入國子監深造的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背景
    恩貢是明清時期“貢監”制度的一部分,屬于國子監生員的來源之一。常規選拔稱為“歲貢”(每年定額選送),而恩貢則是特殊年份(如新帝即位、重大慶典)在歲貢基礎上增加的選拔名額。

  2. 選拔條件

    • 資格:僅限府、州、縣學中的廪生(享受官方津貼的生員)。
    • 觸發條件:需皇帝頒布恩诏(如登基诏書或慶典诏令)。
    • 名額:通常在當年歲貢名額之外加選一次。
  3. 與其他貢生的區别
    貢監生員分多種類型,恩貢與以下類型并列:

    • 歲貢:常規年度選拔;
    • 選貢: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 納貢:通過捐資獲得資格;
    • 恩貢:僅限慶典年份的特殊選拔。
  4. 曆史記載
    《明史·選舉志》和《清會典》均明确記載了恩貢的制度設計,強調其作為“皇恩”象征的政治意義,既補充人才儲備,又彰顯帝王德政。

恩貢本質上是明清統治者通過科舉制度強化中央集權、籠絡士人的手段,反映了古代科舉體系與皇權政治的高度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貢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兩個字:恩和貢。下面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恩字的部首是心,筆畫數是9,它是一個表示情感的詞語,意思是恩情、恩愛、恩惠等。在《說文解字》中,恩被解釋為“德刑之分中,為者刑與之也”,表示在道德與刑罰之間應當施展恩寬。這個字的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相同。 貢字的部首是貝,筆畫數是6,它表示獻送、進貢。在古代中國,貢是指以珍貴物品或特産進獻給皇帝或高官的行為。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相同。 恩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理解為“恩人的恩情”。在古代,貢可以作為一種物質獻給有恩情的人,表示對其的感激和尊敬。因此,恩貢也可以表示對恩人的感激和敬意。 以下是一些例句: 1.他對恩貢頗有研究。 2.他終身緻力于恩貢事業。 3.這是一個充滿恩貢的故事。 組詞:恩情、恩愛、恩惠、恩人、貢獻、進貢、貢品等。 近義詞:恩德、愛恩、恩寵、恩澤、賜予等。 反義詞:怨恩、仇恨、不恩不義、背離等。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