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牢的意思、九牢的詳細解釋
九牢的解釋
古時,牛、羊、豕三牲為一牢;九牢,牛、羊、豕各九,為大禮所用。《周記·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國語·周語上》:“饋九牢,設庭燎。” 韋昭 注:“牛、羊、豕為一牢。” 唐 于邵 《迎俎酌獻》詩:“五齊絜,九牢碩。”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牢的解釋 牢 á 養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補牢(喻事後補救還不為遲)。牢籠。 古代稱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之稱)。少牢(諸侯宗廟,用羊、豕之稱)。 監禁犯人的地方
網絡擴展解釋
“九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古代祭祀禮儀)
- 構成:古時以牛、羊、豕(豬)三牲合稱“一牢”,“九牢”即這三種牲畜各九頭,共二十七頭,屬于最高規格的祭品。
- 用途:用于重大禮儀活動,如《周禮·秋官·大行人》記載:“上公之禮……禮九牢”,指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最高禮節。
二、引申義(比喻與象征)
- 監獄象征:衍生為古代監獄的九個牢房,代指囚禁之地,如例句“他因罪被關入九牢”。
- 抽象束縛:比喻人身處困境或受限制的環境,例如“心陷九牢,難以掙脫”等文學化表達。
古籍例證
《國語·周語上》提到“饋九牢,設庭燎”,韋昭注解“牛、羊、豕為一牢”,印證其祭祀屬性。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周禮》《國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牢的意思
《九牢》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心情或處境十分困頓,無法自拔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九牢》的部首是乙,由4個筆畫組成。
來源
《九牢》最早出現于《爾雅·釋言》中,意為“囹圄之中”。
繁體寫法
《九牢》的繁體寫法為「九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九牢》的寫法為「九牢」。
例句
他因誤入邪門,陷入了九牢之中。
組詞
九牢之病、九牢之困、九牢心态、九牢囹圄等。
近義詞
困頓、困境、囚禁、困苦。
反義詞
自由、解脫、順利、順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