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詞的賓語。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正名》:“凡名、代諸字為介字所司者,曰司詞。” 章錫琛 校注:“司詞, 黎氏 《語法》稱為‘介詞的賓語’。”參閱 王力 《古代漢語·通論十三·介詞》。
“司詞”是漢語語法中的一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
司詞指介詞的賓語,即介詞在句子中所支配的對象。例如在“于書房讀書”中,“書房”是介詞“于”的司詞。
來源與學術背景
這一概念最早由清代語言學家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提出,後經王力等學者沿用,用于分析古代漢語語法結構。
語法作用
司詞通常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與介詞共同構成介賓結構,在句中作狀語或補語。例如:“以禮待之”中,“禮”是介詞“以”的司詞,表示動作的依據。
相關辨析
司詞是傳統漢語語法分析中的概念,現代語言學中更多使用“介詞賓語”這一表述。其核心功能是明确介詞在句中的具體作用對象。
司詞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代名詞“官吏”或動詞“管理、主持”。該詞的部首是“口”,總共有5筆構成。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司”字的寫法為「司」。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司”字的形狀稍有不同,剛性筆畫形成一個三點水的組合,兩旁有拗曲線,整體給人一種飛舞曲折的感覺。
1. 這位官員負責司詞中的一項重要職務。
2. 他受命司詞,将會以高效的方式管理這個項目。
一些常見的由“司”組成的詞彙如下:
1. 司法:指司法機關和司法活動。
2. 司令:指軍隊中主持指揮的人。
近義詞:
1. 主持:指在某個活動中負責組織和指導。
2. 管理:指對事務進行管理和控制。
反義詞:
1. 從事:指開展某項工作或活動。
2. 參與:指加入到某個項目或活動中。
以上就是司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