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擾的意思、安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擾的解釋

安定;安撫。《周禮·地官·司徒》:“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 鄭玄 注:“擾,亦安也。” 南朝 宋 謝莊 《為北中郎新安王拜司徒章》:“辨其動植,布其安擾,以倡九牧,阜成王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擾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安"與"擾"兩個單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安定與馴服的雙重意蘊。從構詞法分析,"安"取《說文解字》"靜也"之本義,引申為安定、安甯的狀态;"擾"在《說文解字》中訓為"煩也",但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柔"通假,如《尚書·臯陶谟》"擾而毅"鄭玄注即釋"擾"為"馴也"。二字組合形成"安擾"這一具有辯證關系的詞彙,既包含靜态的安定又蘊含動态的馴化過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安擾邦國",孔穎達疏解為"使邦國皆安靖而馴服"。在具體語境應用中,常見于古代政論典籍,特指通過德政教化使百姓安居樂業、四方歸附的政治狀态,如宋代李綱《議國是》所言"内修政事,安擾吾民",即強調國家治理需以安定民生為核心要務。

從詞彙流變觀察,"安擾"在明清文獻中逐漸演變為兼具動詞與形容詞的雙重詞性。動詞用法如明代《農政全書》"安擾田疇"指整治農田,形容詞用法則見于清代方志"民風安擾"的表述。現代漢語中該詞雖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政治思想及社會治理理論時仍具重要學術價值。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安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安擾”意為安定、安撫,表示使事物或人心趨于平靜、穩定的狀态。該詞由“安”(平靜、穩定)和“擾”(本義為攪動,但在古漢語中“擾”通“柔”,表安撫)組合而成,屬于同義複合詞。


二、文獻用例

  1. 《周禮·地官·司徒》中提到:“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 鄭玄注:“擾,亦安也。” 此處的“安擾”指通過教化實現國家安定。
  2. 南朝宋·謝莊在《為北中郎新安王拜司徒章》中寫道:“辨其動植,布其安擾,以倡九牧,阜成王教。” 此處強調通過政策使百姓安居樂業。

三、常見誤解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安擾”解釋為“安撫的同時造成幹擾”,這是對字面的誤讀。實際上,古漢語中“擾”可通“柔”,與“安”同義疊加,并無矛盾含義。


四、總結

别人正在浏覽...

傲聽百販白浩浩笨膠編隊避雠薜蘿子鄙冗駁議慚羞差闌陳放承建熾烈賜官翠圍珠繞村花罰殛幹戚舞骨韻回天運鬥講貢交鬥假人辭色擊鞠九體君子竹嘅然阃教爛柯人六館流戍龍塗梅子黃時雨面體民器磨勵難易毆逐跑圈朋夥貧顇清滑七十二疑冢容可梢林省閤聖猷審決侍郎守隘貪将陶籬剃滅脫略猥計韋氏學蝸戰污滅無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