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狷戾的意思、狷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狷戾的解釋

偏急暴戾。《宋書·前廢帝紀》:“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狷戾(juàn l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學術研究中。其核心含義指性格急躁、固執且行為乖張暴戾,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角度進行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615頁)

    釋為:“急躁暴戾”。其中“狷”指急躁、固執,“戾”指乖張、暴虐,二字組合強化了性情偏激、難以調特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

    釋義:“狷介而乖戾”,強調其兼具孤高固執與行為反常的雙重特征,多用于形容人難以容于世俗的極端性格。

    來源:中華書局,2014年。


二、字義溯源


三、古籍用例

  1. 《後漢書·範冉傳》:

    “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時人謂之狷戾。”

    描述範冉因行為激進、不融于世俗,被時人批評為“狷戾”,凸顯其與社會規範的沖突。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

    “若夫狷戾之才,恃其孤憤,以譏彈當世。”

    指某些文人以偏激性格抨擊時政,反映該詞暗含的“孤憤偏執”之意。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史通義校注》。


四、現代語義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狷戾”罕用于口語,但學術論述中仍可形容以下特質: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卷)[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2. 中華書局編輯部.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M]. 北京:中華書局,2014.
  3. 範晔. 《後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07(點校本).
  4. 章學誠. 《文史通義》[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狷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uàn lì,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性格剛烈偏激、暴躁易怒,帶有難以相處的特質。該詞多用于描述因固執或急躁而容易與他人産生沖突的性格狀态。


詳細說明

  1. 性格特點

    • 源自《宋書·前廢帝紀》中“狷戾日甚”的記載,形容人因偏執和暴戾導緻行為失控(如易怒、言辭激烈等)。
    • 這類人通常對小事反應過激,缺乏包容性,可能表現出專斷或情緒不穩定的傾向。
  2. 詞義解析

    • “狷”本義為固執、清高,引申為偏激;“戾”指暴戾、乖張,兩者結合強化了性格中的負面特質。

記憶技巧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人物性格缺陷。例如:“他雖才華橫溢,卻因狷戾之性,屢屢與人交惡。”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怛哀請班姬辭辇賓旅碧玉花才量鸱鸺酬功醇古瓷罂疍戶睹微知着耳目官方辇肥強撫拭腹笥赅洽光纜黃砂緩役華敻會場會飲獲乂講章簡約箋紙甲帳積翠池接踵靜志克構廪俸令望攏總陸賈分金緑陰拍擊噴嚏貧寒憔悴勍敵清銮取決熱地三帥上天梯山階瘦骨零丁手勢令說明書嗣男天沖填湊挑試威劫違理閑奧斜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