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劫。《宋書·夷蠻傳·倭國》:“而 句驪 無道,圖欲見吞,掠抄邊隸,虔劉不已,每緻稽滞,以失良風。”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後趙·徐龛》:“ 徐龕 , 太山 人也,勇果薄行,舊為劫盜者無不歸之,公行掠抄,迅如風雨。”
關于“掠抄”一詞,目前尚未在通用漢語詞典和常見文獻中找到明确釋義。根據漢字拆分和語境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古漢語複合詞的可能性
現代語境推測
由于該詞未被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及《漢語大詞典》,建議:
注:若實際想表達"抄襲"相關内容,現代漢語常用"剽竊"()或"抄襲"()等規範表述。
《掠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主要意思是指突然而又迅速地搶奪或搜刮他人的財物。
《掠抄》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手”,表示這個動作是由手完成的。第二個字是“少”,表示搶奪或搜刮的對象是財物。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左邊的“扌”和右邊的“少”,它們分别是“手”和“小”的簡化形式。根據這個拆分,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詞的意思與手和財物有關。
根據筆畫的拆分,“掠”的部首是“手”,它由3個筆畫組成;“抄”的部首是“扌”,它也由3個筆畫組成。
《掠抄》這個詞的組合比較罕見,它在《康熙字典》中沒有查到記錄。它可能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詞彙,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由于《掠抄》這個詞沒有在古代的字典中找到,因此無法确定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那個小偷趁人不備,從窗戶裡掠抄了一些值錢的首飾。
2. 軍隊在戰鬥中掠抄敵人的物資,增強了自己的戰鬥力。
組詞:掠奪、掠取、搶劫、搶奪。
近義詞:劫掠、抄掠、搶掠。
反義詞:贈予、分發、施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