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緝綱的意思、緝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緝綱的解釋

治理政事的法度。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覽 永嘉 之紊維,尋 建武 之緝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緝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詳細解析

  1. 字詞分解:

    • 緝:本義為“收集”“治理”,引申為整頓、規範。
    • 綱:原指漁網的總繩,比喻事物的根本或治理的總原則。兩字組合後,強調通過法度來治理政務。
  2. 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謝靈運的《撰征賦》:“覽永嘉之紊維,尋建武之緝綱。”此處通過對比“永嘉之亂”的混亂與“建武時期”的治理,突顯“緝綱”指代有序的政事管理。

  3. 延伸用法: 在成語化語境中,“緝綱”可比喻領導者以嚴密措施梳理問題根源并改進治理,如“提綱挈領”般抓住關鍵。

應用場景

“緝綱”一詞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實際的政治法度,也蘊含方法論層面的治理智慧。需注意其古典語境的使用,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撰征賦》及《左傳》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緝綱

緝綱(jī g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緝”和“綱”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拆解這個詞語時,可以看到“緝”字的主部分是“緝”字,它的部首是“纟”,總筆畫數是11畫;而“綱”字的主部分是“王”,它的部首是“糸”,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緝綱”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經書《論語》中的一段話:“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這句話的意思是比喻文治武功要準确有力,喻司法嚴明、捉奸拿賊要有明确的藍圖和計劃。

繁體

在繁體字中,“緝綱”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緝綱”字與今天寫法相似,雖然筆畫的書寫順序和形态有所不同,但整體形象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他們為了捕捉罪犯,毅然決然地緝綱提要。

組詞

緝捕、緝拿、緝私、緝盜。

近義詞

偵破、追蹤、追捕、擒拿。

反義詞

寬松、寬待、放任、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