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遽爾的意思、遽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遽爾的解釋

[suddenly] 突然;促然

不料他正該享天倫之樂的時候,竟遽爾作古了

遽爾加刑

詳細解釋

(1).驟然,突然。 唐 元稹 《贈鄭馀慶太保制》:“天胡不仁,遽爾殲奪,而今而後,誰其屏餘?”《三國演義》第七回:“吾屢戰屢勝,取 襄陽 隻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 魯迅 《彷徨·孤獨者》:“他的從堂兄弟卻又來周旋,說舍弟正在年富力強、前程無限的時候,竟遽爾作古了。”

(2).急切;迅速。 唐 劉長卿 《李侍禦河北使回至東京相訪》詩:“王程遽爾迫,别戀從此始。”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謝官表》:“靡由階漸,遽爾直登。”《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詢之則謂消費者多離去,故市況未能遽爾恢複。”

(3).倉促;輕率。 明 張居正 《答宣府張崌崃》:“待旨而後許市,誠為後時,但恐彼之罰處,未能如約,則我亦不可遽爾許之。”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佐貳濫刑》:“夫何擅作威福,遽爾加刑,鞭撻之餘,又施三木,豈不謂之肆無忌憚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遽爾”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jù ěr,主要含義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驟然;突然
    表示事件發生得急促、出乎意料。
    例句:

    • 《三國演義》第七回:“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
    • 魯迅《彷徨·孤獨者》:“竟遽爾作古了。”
  2. 急切;迅速
    強調動作或狀态的快速性。
    例句:

    • 宋·司馬光《為龐相公謝官表》:“靡由階漸,遽爾直登。”
  3. 倉促;輕率
    指行事匆忙或未經深思熟慮。
    例句:

    • 明·張居正:“不可遽爾許之。”

二、用法特點

三、延伸解析

“遽”字本義為急速(如“遽色”指驚恐神色),疊加“爾”後構成副詞,強化突發性。需注意與“遽然”區分,二者意義相近,但“遽爾”更偏書面化。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遽爾

《遽爾》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可以作為副詞或動詞使用,表示某事情的突然發生或迅速變化。它常用來形容時間、速度或行動的快速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遽爾》的拆分部首是辵(辶),它是會意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遽爾》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文獻中,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等。它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源自古代漢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

繁體

《遽爾》的繁體字形為「遽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遽爾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它的變體形式可能是「遽耳」。

例句

1. 他遽爾離開了房間,沒有解釋原因。

2. 遽爾之間,暴雨傾盆。

組詞

1. 遽然:突然地。

2. 遽走:匆忙離開。

3. 遽變:迅速變化。

近義詞

1. 急忙:急于做某事。

2. 急速:迅速地。

3. 急促:緊迫的。

反義詞

1. 緩慢:慢慢地。

2. 遲緩:動作慢。

3. 漫不經心:不經心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