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serve one’s purity] 使自己保持清白
潔身守道
保持自身清白。《晏子春秋·問上二二》:“聖人伏匿隱處,不幹長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潔身酬雨露,利口扇讒諛。” 明 柴紹炳 《卓烈婦》詩:“登堂破壁陳原委,存身何似潔身美。” 魯迅 《南腔北調集·大家降一級試試看》:“隻因為能夠不至于誤譯的人們潔身遠去,出版界上空蕩蕩了,遂使小兵也來挂着帥印。”
“潔身”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保持自身清白,不與污濁環境同流合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潔身強調身體與心靈的純潔性,主張通過自律摒棄不良行為,尤其在道德層面抵禦外界誘惑。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潔身守道”,即通過堅守正道來保持個人操守。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晏子春秋·問上》,描述聖人隱居避世以“潔身守道”。唐代李紳的詩句“潔身酬雨露”則進一步将其與個人氣節關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道德高尚、堅守原則的行為。例如屈原雖身處小人之中仍保持高潔,或現代語境中強調清廉自律的品格。
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清廉”“守正”,反義詞如“同流合污”。魯迅曾用“潔身遠去”諷刺某些文人逃避責任的現象,擴展了該詞的批判性内涵。
現代意義
如今常用于倡導廉潔文化,如“長廉養得好心境,潔身如玉家太平”,強調個人修養對社會的影響。
總結來看,“潔身”不僅指外在行為的端正,更包含内在道德的高度自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修身理念。
《潔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保持身體清潔,摒棄污穢、不潔的狀态。
潔身這個詞可以分解為水部和身部兩個部首,總共有10畫。
潔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潔”意為清潔,幹淨,無污染;“身”指人的身體。
潔身的繁體字為潔身。
在古代,潔身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篆書時期,潔身的形态為「潔身」。
1. 他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潔身體,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 潔身自愛,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潔身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潔身自好:指一個人保持自己的身體和品行純潔。
2. 潔身自愛:指一個人珍愛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儀态和行為。
與潔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沐浴:指洗澡,清洗身體。
2. 淨身:指保持身體幹淨、潔淨。
與潔身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髒身:指身體不潔淨、有污垢。
2. 不潔:指不純潔,有污染或不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