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紀的意思、埃涅阿斯紀的詳細解釋
埃涅阿斯紀的解釋
一譯“伊尼特”。史詩。古羅馬維吉爾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十二卷,約一萬二千行。描寫特洛伊被希臘軍攻陷後,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護衛下攜家出逃,輾轉到了意大利,娶當地公主為妻,建立了羅馬城,開始朱裡安族的統治。
網絡擴展解釋
《埃涅阿斯紀》(拉丁語:Aeneis)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創作的史詩,創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12卷,約1.2萬行。以下是關于該作品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 作者與背景:由古羅馬黃金時代詩人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創作,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
- 名稱與譯本:又譯作《伊尼特》《伊尼德》《埃涅阿斯記》,中文譯本由曹鴻昭翻譯,吉林出版集團2010年出版。
二、内容與結構
史詩分為兩部分:
- 前半部分(模仿《奧德修紀》)
叙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聯軍攻陷後,攜家逃亡,曆經海上漂泊七年,最終流落到北非迦太基,并與女王狄多産生情感糾葛。
- 後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紀》)
描寫埃涅阿斯抵達意大利後,與當地部落首領圖爾努斯的戰争,最終通過決鬥殺死對手,建立羅馬城邦的前身,為朱裡安族(尤利烏斯家族)統治奠定基礎。
三、主題與意義
- 命運與使命:埃涅阿斯被神谕賦予建立新國家的使命,其行動始終受命運驅使,體現了羅馬人對天命觀的重視。
- 政治隱喻:通過神話傳說歌頌羅馬帝國的曆史合法性,暗合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的政治需求。
- 人性與犧牲:埃涅阿斯為使命放棄個人情感(如與狄多的愛情),凸顯責任與個人欲望的沖突。
四、文學地位
- 歐洲文人史詩開端:不同于荷馬史詩的口頭傳統,這是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史詩。
- 對後世影響:但丁在《神曲》中稱維吉爾為導師,彌爾頓的《失樂園》亦受其叙事結構啟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情節或研究文獻,可參考、5、6中提到的譯本及學術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埃涅阿斯紀》是什麼意思
《埃涅阿斯紀》是指一部叙事詩,是古羅馬時期著名的拉丁文史詩作品。它以埃涅阿斯為主角,講述了他在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陷後的流亡經曆,他在旅途中所經曆的冒險和與各種神祇的互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埃涅阿斯紀》的拆分部首為“土”、“水”、“人”,筆畫總數為23畫。
來源
《埃涅阿斯紀》的來源是古羅馬文化中的一部分,作者為維吉爾(Virgil),被認為是古羅馬文學的巅峰之作。
繁體
《埃涅阿斯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可能沒有以《埃涅阿斯紀》為名的作品,所以沒有特定的對應漢字寫法。
例句
他在閱讀《埃涅阿斯紀》時,深受其中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共鳴。
組詞
紀傳、紀實、紀行、紀事
近義詞
記事、記載、叙述
反義詞
忘記、遺忘、消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