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嗟來之食的意思、嗟來之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嗟來之食的解釋

[a handout] 春秋時齊國發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後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列女傳》

詳細解釋

原指憫人饑餓,呼其來食。後多指侮辱性的施舍。《禮記·檀弓下》:“ 齊 大饑, 黔敖 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默敖 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羊子 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 楊炯 《唐右将軍魏哲神道碑》:“軍井未建,如臨 盜水 之源;軍竈未炊,似對嗟來之食。” 毛6*6*《别了,司徒雷登》:“ 美國 人在 北平 ,在 天津 ,在 上海 ,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亦省作“ 嗟來食 ”、“ 嗟食 ”。 清 陳睿思 《贈張永夫》詩:“途窮猒見俗眼白,餓死不食嗟來食。” 唐 李紳 《卻到浙西》詩:“野悲揚目稱嗟食,林極翳桑顧所求。”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嗟來之食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嗟來之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ē lái zhī shí,其核心含義是指帶有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舍,強調對人格尊嚴的踐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嗟”是古代表示招呼的感歎詞,類似現代漢語的“喂”,帶有輕蔑或不禮貌的語氣;“之食”即“食物”。合起來意為以居高臨下的态度施舍食物,暗含侮辱性。
  2. 典故出處

    • 出自《禮記·檀弓下》:春秋時齊國饑荒,富人黔敖在路邊施舍食物,對饑餓者呼喝“嗟,來食!”(喂,來吃吧)。一名饑民因感到受辱而拒絕進食,最終餓死。故事體現了“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氣節。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含貶義。例如:“他甯可清貧度日,也不接受敵人的嗟來之食。”
    • 近義詞:盜泉之水、殘羹冷炙,均指不光彩的獲取途徑。
  4. 現代延伸

    • 該成語常用于強調人格尊嚴的重要性,批判施舍者的傲慢或受助者喪失底線的行為。例如:“企業援助應尊重受助者,避免讓善意變成嗟來之食。”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嗟來之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嗟來之食》是一個成語,意為不容易得到的食物或飲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嗟來之食》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嗟來之食》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上》:“山僧之言瑣于蘿,而人之言瑣于嗟來之食。”這裡的“山僧”是指善于隱居修行的僧侶,而“瑣于蘿”則指瑣碎之事。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于山僧來說,瑣碎的事情就像一顆蘿蔔,而對于普通人來說,瑣碎的事情就像得不到的食物一樣珍貴、稀缺。後來,這個成語就演變成表示珍貴難得的食物。

繁體

繁體字形為:嘆來之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嗟、來、之、食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的形狀差異不大。

例句

這次的盛宴真是嗟來之食,我們應該好好品味。

組詞

嗟唏、來臨、之間、食欲。

近義詞

美味佳肴、珍馐美馔。

反義詞

平凡無奇、俗不可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