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嗟来之食的意思、嗟来之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嗟来之食的解释

[a handout]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详细解释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礼记·檀弓下》:“ 齐 大饥, 黔敖 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屨,贸贸然来。 默敖 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羊子 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 盗水 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 毛6*6*《别了,司徒雷登》:“ 美国 人在 北平 ,在 天津 ,在 上海 ,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亦省作“ 嗟来食 ”、“ 嗟食 ”。 清 陈睿思 《赠张永夫》诗:“途穷猒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唐 李绅 《却到浙西》诗:“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嗟来之食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ē lái zhī shí,其核心含义是指带有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强调对人格尊严的践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嗟”是古代表示招呼的感叹词,类似现代汉语的“喂”,带有轻蔑或不礼貌的语气;“之食”即“食物”。合起来意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施舍食物,暗含侮辱性。
  2. 典故出处

    • 出自《礼记·檀弓下》:春秋时齐国饥荒,富人黔敖在路边施舍食物,对饥饿者呼喝“嗟,来食!”(喂,来吃吧)。一名饥民因感到受辱而拒绝进食,最终饿死。故事体现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气节。
  3. 用法与示例

    • 语法: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含贬义。例如:“他宁可清贫度日,也不接受敌人的嗟来之食。”
    • 近义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均指不光彩的获取途径。
  4. 现代延伸

    • 该成语常用于强调人格尊严的重要性,批判施舍者的傲慢或受助者丧失底线的行为。例如:“企业援助应尊重受助者,避免让善意变成嗟来之食。”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嗟来之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是一个成语,意为不容易得到的食物或饮食。

拆分部首和笔画

《嗟来之食》的部首是口,总共有16个笔画。

来源

《嗟来之食》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孙丑上》:“山僧之言琐于萝,而人之言琐于嗟来之食。”这里的“山僧”是指善于隐居修行的僧侣,而“琐于萝”则指琐碎之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山僧来说,琐碎的事情就像一颗萝卜,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琐碎的事情就像得不到的食物一样珍贵、稀缺。后来,这个成语就演变成表示珍贵难得的食物。

繁体

繁体字形为:嘆來之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嗟、来、之、食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汉字的形状差异不大。

例句

这次的盛宴真是嗟来之食,我们应该好好品味。

组词

嗟唏、来临、之间、食欲。

近义词

美味佳肴、珍馐美馔。

反义词

平凡无奇、俗不可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