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動的意思、蹉動的詳細解釋
蹉動的解釋
謂物體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動。《晉書·五行志下》:“ 吳 孫權 太元 元年八月朔,大風,江海湧溢,平地水深八尺,拔 高陵 樹二千株,石碑蹉動, 吳 城兩門飛落。”
詞語分解
- 蹉的解釋 蹉 ō 〔蹉跎〕a.把時光白耽誤過去,如“日月蹉蹉”;b.失足。 〔蹉跌〕失足摔倒,喻意外的差錯或失誤。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網絡擴展解釋
“蹉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蹉動(拼音:cuō dòng)主要指物體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動。例如《晉書·五行志下》記載的“石碑蹉動”,描述石碑因自然災害導緻位置移動的現象。
二、字形與詞源解析
- “蹉”的本義為“失足、跌跤”(如《說文新附》),後引申為“錯誤”“虛度”(如“蹉跎”)。
- “動”表示位置或狀态的改變。組合後,“蹉動”更強調因外力或意外導緻的物體位移。
三、古籍用例
《晉書》中記載:“大風……石碑蹉動,吳城兩門飛落”,生動描繪了石碑因強風移位的情景。
四、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詞典(如)提到“行動未達目标,白費力氣”的抽象含義,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可能與“蹉跎”混淆,需謹慎區分。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晉書》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如、4、5、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蹉動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形容一種移動或運動時發生的輕微錯誤或偏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足部,右邊是辶部,總共有9個筆畫。在繁體字中,蹉動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蹉動通常是用“足動”來表示。 一些蹉動的例句包括:他蹉動了一步,導緻他跌倒了。 一些與蹉動相關的組詞有蹉跎、蹉跷、蹉此一去等。與蹉動有相似意義的詞有錯動、洗脫、滑動等。相反的意思詞包括穩定、固定、靜止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