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阮籍傳》:“﹝ 籍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輒慟哭而反。”後因以“阮生慟”為窮途悲歎之典故。 明 高啟 《天平山》詩:“難追 謝公 遊,空發 阮生 慟。”亦作“ 阮生嗟 ”、“ 阮生涕 ”。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阻奸》:“窮途才解 阮生 嗟,無主江山信手拏。” 陳去病 《歲暮雜感》詩之四:“衰病復窮途,由來 阮生 涕。”
“阮生恸”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阮生恸”指窮途末路時産生的悲歎或哀痛,常用來形容人在困境中無法找到出路時的絕望情緒。該詞的核心意象與魏晉時期名士阮籍的行為相關。
出自《晉書·阮籍傳》記載:
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辄恸哭而反。”
意為:阮籍常獨自駕車隨意而行,不按道路行駛,每當走到無路可通之處,便痛哭返回。這一行為成為後世“窮途之悲”的象征。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與馮夢龍《喻世明言》中“阮生喪妻”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主流觀點仍以《晉書》典故為準。建議優先參考《晉書》《漢典》等權威來源。
《阮生恸》是指古代著名詩人阮籍的哀怨之作。這個詞意指阮籍發出悲痛的呼喊和哭泣聲。
《阮生恸》的拆分部首為“阜”和“恭”,筆畫總數為12畫。
《阮生恸》一詞源自唐代李賀的《阮生子》,李賀借用了古代阮籍的名字,表達出了自己的悲憫之情。
《阮生恸》的繁體字為《阮生慟》。
古時候,《阮生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相同。
他讀了一篇《阮生恸》,悲痛地流下了眼淚。
組詞可以有:阮籍、生、恸哭等。
近義詞有:悲鳴、痛哭、凄涼之聲。
反義詞有:歡笑、喜悅、欣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