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浄德的意思、五浄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浄德的解釋

佛教語。謂發心離俗、毀其形好、永割親愛、委棄軀命、志求大乘。《佛說諸德福田經》:“佛告天帝,衆僧之中,有五浄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進可成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浄德”是佛教術語,指修行者需具備的五種清淨德行,最早出自《佛說諸德福田經》。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舍棄世俗牽絆、精進修行,最終成就大乘佛道。具體包括以下五方面:

  1. 發心離俗
    指發起脫離世俗生活的決心,追求解脫輪回的覺悟之路。

  2. 毀其形好
    通過剃度、着僧衣等外在形象的改變,破除對肉身的執着,象征與世俗身份的徹底割裂。

  3. 永割親愛
    斷絕對世俗親情的依戀,将慈悲心擴展至一切衆生,而非局限于血緣關系。

  4. 委棄軀命
    以修行佛法為最高目标,甚至願意舍棄生命來護持正法,體現無我奉獻的精神。

  5. 志求大乘
    以大乘佛教普度衆生的菩提心為根本追求,而非僅追求個人解脫。

據《佛說諸德福田經》記載,佛陀稱具備這五種德行的僧衆為“福田”,供養者可積累福報,最終成佛。這一概念體現了佛教中出家修行的核心精神,強調從内到外的徹底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浄德的意思

《五浄德》(wǔ jìng dé)是一個成語,由“五”和“浄德”兩個詞組成。它指的是人們應該具備的五種美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五浄德》這個成語的部首為“一二三人小”,其中“人”為主體部首,每個字的筆畫分别為:五(4畫)、浄(9畫)、德(6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五浄德》的意思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書中。它強調了作為一個合格的人應該具備的五種品德。

在繁體字中,五寫作「五」,浄寫作「淨」,德寫作「德」。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五的古代寫法是「午」,浄的古代寫法是「凈」,德的古代寫法是「徳」。

例句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他具備了高尚的品質,他的行為展示了五浄德。

2. 她一直以來都秉持着五浄德的原則,受到了他人的敬重。

組詞

五餘(wǔ yú)、五湖(wǔ hú)、五福(wǔ f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五德(wǔ dé)、五明德(wǔ míng dé)。

反義詞:五濁德(wǔ zhuó d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