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浄德的意思、五浄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浄德的解釋

佛教語。謂發心離俗、毀其形好、永割親愛、委棄軀命、志求大乘。《佛說諸德福田經》:“佛告天帝,衆僧之中,有五浄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進可成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浄德是佛教術語,指修行者通過清淨身心所獲得的五種德行。該概念源自《大般涅槃經》,具體内涵在不同經論中存在闡釋差異,但核心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1. 戒浄德

    指持守戒律的清淨品行,包括遠離殺生、偷盜等惡行。《四分律》強調“戒為無上菩提本”,體現佛教修行中戒定慧三學的根本性。

  2. 心浄德

    即内心無雜念、無煩惱的清淨狀态。《維摩诘經》雲“心浄則佛土浄”,強調心性淨化對修行的重要性。

  3. 見浄德

    指正知正見的建立,破除我執與法執。《中論》提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闡明空性智慧是見浄的核心。

  4. 命浄德

    指通過正當職業維持生計,遠離邪命。《法華經》主張“正命清淨活”,反對占卜、咒術等非正命行為。

  5. 度疑浄德

    意為斷除對佛法的疑惑,确立堅固信心。《瑜伽師地論》将“斷疑”列為修行關鍵,認為疑惑會阻礙解脫道。

該術語體現了佛教修行的次第性,需結合經論與實踐綜合理解。現代佛教學者普遍認為,五浄德體系對佛教倫理建構具有指導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五浄德”是佛教術語,指修行者需具備的五種清淨德行,最早出自《佛說諸德福田經》。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舍棄世俗牽絆、精進修行,最終成就大乘佛道。具體包括以下五方面:

  1. 發心離俗
    指發起脫離世俗生活的決心,追求解脫輪回的覺悟之路。

  2. 毀其形好
    通過剃度、着僧衣等外在形象的改變,破除對肉身的執着,象征與世俗身份的徹底割裂。

  3. 永割親愛
    斷絕對世俗親情的依戀,将慈悲心擴展至一切衆生,而非局限于血緣關系。

  4. 委棄軀命
    以修行佛法為最高目标,甚至願意舍棄生命來護持正法,體現無我奉獻的精神。

  5. 志求大乘
    以大乘佛教普度衆生的菩提心為根本追求,而非僅追求個人解脫。

據《佛說諸德福田經》記載,佛陀稱具備這五種德行的僧衆為“福田”,供養者可積累福報,最終成佛。這一概念體現了佛教中出家修行的核心精神,強調從内到外的徹底轉變。

别人正在浏覽...

半飽半仙戲葆和爆米花本錢褊忿别說補化猜三劃五蠶叢路長鬟誠是車軿傳鈔大修大閹邸鈔疊聲底末貳師繁富房子帆檝佛高一尺,魔高一丈趺蓮夫稅宮車上仙笱梁海洛英漢高祖河海清宴交親鏡鸾牢酒簾布廉畏吏畢龍卷鸾鹄停峙濾水羅綿袤排語攀橑遷祔牽絓起居舍人鵲石三獻官設局睡興術家蜀門四弘誓願嗣後夙愛筍幹婉奕鰕醬曉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