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教诏的意思、教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教诏的解釋

教誨;教訓。《戰國策·燕策一》:“ 齊 趙 ,強國也,今主君幸教詔之,合從以安 燕 ,敬以國從。”《呂氏春秋·審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奪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 宋 秦觀 《辭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則必積師友之淵源,材充厥職。” 明 張一桂 稚圭甫 《重刻<顔氏家訓>序》:“意其家庭之所教詔,父子之所告語,必有至訓焉,而今不及聞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教诏是漢語中一個古雅而富有教育意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長輩或尊者對晚輩的教導、訓誨,強調通過言語傳遞知識、規範或道理的行為。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單字本義

    • 教(jiào):《說文解字》釋為“上所施,下所效”,指傳授知識或技能。
    • 诏(zhào):《爾雅·釋诂》注“告也”,特指尊長對下的告誡、指引。

      二字合成後,凸顯自上而下的權威性教導。

  2. 合成詞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教诏”指:

    “教誨;訓導。多用于尊長對幼輩、師長對弟子的教導。”

    如《周禮·地官·師氏》中“以三德教诏國子”,即指以德行規範教導貴族子弟。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1. 教育場景

    古代文獻中常見于師徒、君臣、父子關系。例如:

    《管子·形勢解》:“父慈而不教诏,子頑而不孝。”

    強調父親需通過教诏履行教育責任,否則子女易失教養。

  2. 禮儀規範傳遞

    《禮記·内則》載:“十年出就外傅……學書計,衣不帛襦袴,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鄭玄注:“此謂教诏童子之節。”

    體現教诏涵蓋生活禮儀與道德啟蒙。


三、現代語義延伸

雖現代漢語使用頻率降低,但仍有以下衍生意義:


“教诏”凝練了中華文化中尊長育幼、以教立身的傳統倫理,其權威性與教化性使其區别于一般“教導”,更側重制度化的訓誨行為。現代使用多見于仿古語境或強調禮儀傳承的場合。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5. 《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6. 《中國傳統教育思想體系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教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不同來源的文獻進行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教诏”指教誨、教訓,強調通過教導傳遞知識或規範行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長輩、師友或權威人物的教導行為,例如《戰國策》中提到的君主對臣屬的訓誡,以及宋明時期家庭内部的訓導傳承。

2.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3.延伸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出“教诏”特指帝王或高官發布的命令,但此說法未在權威文獻中明确印證。結合《呂氏春秋》等典籍的用例,該詞更偏向廣義的“教導”,而非僅限官方指令。

4.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教诏”已較少使用,多作為古語詞出現于學術或文學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權威性或訓導性内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戰國策》《呂氏春秋》等原始文獻(參考、4)。

别人正在浏覽...

拜璧标緻蔔骨不脂戶出火槌球出爻祠廪殂隕雕攰東半球多言阇婆達凡格封叙分歧點根系灌夫駡坐洸浪管蠡窺測郭小川酣沈黑老包護回攪刺絞盡腦汁燋爛拮抗警場舊貫寬限老一輩量能授官連壘離草隆至銮刀免費生冥頑不化摩砺以須目錄跑騰剖晰鋪位千狀萬端欽風喪取散架少安無躁時樂鳥濕淋淋蕣顔屬篇瑣門酥胷替解土堠甕中捉鼈蟂矶小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