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涸无水。《文选·木华<海赋>》:“掎拔五岳,竭涸九州。” 李善 注:“掎拔竭涸,言水既除,掎拔而出,竭涸而乾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杜预 亦云, 时 水 于 乐安 枝流,旱则竭涸,为 春秋 之 乾时 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於后涨则奔突,水缩则竭涸。”
“竭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竭”与“涸”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事物枯竭、耗尽的状态。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字义溯源
两字组合后,“竭涸”强调彻底枯竭,如明代文献中“泉源竭涸”描述水源完全干枯。
引申与使用
该词多用于抽象语境,例如:
现代汉语中,常以“竭涸”形容生态环境恶化,如“河流竭涸导致生态危机”。
文化关联
与“竭泽而渔”“涸泽而渔”等成语共享“过度索取导致毁灭”的哲学内涵,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节制用度”的可持续观念(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
“竭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是完全干涸或用尽,常用于形容资源、能力等被彻底耗尽或消失的状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竭涸”不仅描绘自然界的干枯现象,更常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事物从有到无的彻底消亡过程,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朝野佥载》等文献。
百折不移半圆碧野步师逋壅车间趁坊承应嗔恼愁黯黯揣手儿楚蕲词级打破迷关瞪眼电焊发空番窠倒臼故恶过路邯郸梦豪子河豚欢呼鼓舞昏第脚踏两只船吉财既定旧德就列军略看到空退狂尘两生犂錧率易马兵目无组织南粤泥担汉匿名帖跑驴骈叠瓶香钱龙亲通奇穷氍笠区判曲谢镕式收单书缺有间书通二酉四载苏辛为着遐襟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