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從帝王左右。 唐 陸贽 《唐朝臣振武節度論惟明鄜坊觀察使制》:“奉主忘身,棄家從國,越自郊甸,再踰 巴 梁 ,險阻艱難,靡不陪扈。”
“陪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侍從隨行護衛帝王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陪扈”指隨從帝王左右,承擔護衛或侍奉職責。該詞強調在帝王出行或處理政務時的貼身跟隨,常見于曆史文獻中。
出處與例句
唐代陸贽《唐朝臣振武節度論惟明鄜坊觀察使制》中記載:“奉主忘身,棄家從國……靡不陪扈。”此句描述了官員忠心護主、不畏艱險的形象,是典型用例。
字義分解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職責,常見于史書、诏令等正式文本,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在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出現。
“陪扈”是古代君臣關系中的特定行為,體現等級制度下的護衛與侍奉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官職制度,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
「陪扈」是一個名詞,意思是陪伴、隨從的人。
「陪扈」的部首是「阜」,總共有10個筆畫。
「陪扈」是由「陪伴」和「隨從」兩個詞組成。
「陪扈」的繁體字形為「陪戶」。
在古代拼音方案中,「陪扈」的字形寫作「péi hù」。
1. 他是國王的陪扈,時刻守在身旁。
2. 她是明星的陪扈,負責安排行程和照顧各種需求。
陪同、陪伴、扈從、隨從、侍從
侍從、隨從、隨從者
主人、主持人、領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