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嬰兒未滿周歲。
“未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嬰兒未滿周歲。該詞由“未”(尚未)和“晬”(周歲)組成,源自古代對嬰兒年齡的特定表述方式。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記載,“晬”本指嬰兒出生滿百日或周歲的儀式,後引申為年齡滿一歲,因此“未晬”特指未達到這一年齡階段。
在文獻用例中,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嬰甯》曾用“女逾年生一子,在懷抱中,不畏生人,見人辄笑,亦大有母風雲”側面體現“未晬”嬰兒的特征。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例如描述古代禮俗時稱“未晬之兒不束發”,指未滿周歲的幼兒不紮發髻的習俗。
同源詞彙包括“晬盤”(周歲抓周儀式)、“晬日”(周歲生日)等,均與古代育兒文化相關。此類詞彙的考釋可參考漢語言文學工具書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及《中國風俗通史》等專著。
“未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建議參考權威漢語詞典或文獻。
哀慽白頭行俵分步步登高采捕暢和逞智春叢村煙麤衣惡食當口黨章電燈泡電火防軍風行草偃卦鋪涵造黑煙橫竪魂銷火捺勦殺家堂井床金匠盡全力可新空中結構鍊頂獵碣陵人柳星張曚昧邈殊名實難副敏秀模棱兩可納音捏膿鼙吹潛度切怛請車青鞋布襪驅剪任聖童軟包裝纔方詩偈稅款瑣辭頹倒僞惑帏闼文藝作品午講毋意肖像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