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的銀河。 南朝 陳後主 《有所思》詩之三:“團團落日樹,耿耿曙河天。”
曙河,漢語複合詞,由"曙"與"河"兩個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曙"指天剛亮時東方泛白的天色,《玉篇》釋為"東方明也";"河"在古漢語中專指銀河,《毛詩注疏》載"河謂天漢也"。二者組合後,"曙河"特指拂曉時分的銀河,常見于古典詩文描繪晨星漸隱、曦光初現的天象。
從語源學角度考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形成于六朝時期,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中"曙河低作練"為現存最早書證,通過"曙色"與"星河"的空間疊加,營造出黎明将至的動态畫面。
在文學應用中,杜甫《遊龍門奉先寺》"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一句,清代仇兆鳌《杜詩詳注》考證"天阙"實指曙河,暗喻天色将曉時銀河垂臨宮阙的壯麗景象。北宋《昭明文選》李善注引《三輔黃圖》,将曙河與"天漢津梁"的星象典故相關聯,賦予其天人感應的哲學意蘊。
現代《辭源》(修訂本)特别強調該詞的時空雙重性:既指向卯時(5-7點)的特定時刻,又包含《晉書·天文志》記載的"天河萦井"星象特征,形成中國古代天文與文學交融的典型意象。
“曙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曙河(拼音:shǔ hé)指拂曉時分的銀河。其中“曙”意為天剛亮,“河”在此特指銀河,組合後描述黎明前銀河的景象。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陳後主《有所思》詩:“團團落日樹,耿耿曙河天”,通過描繪落日餘晖與黎明銀河的對比,營造出時空流轉的意境。
主要釋義參考自漢典及多部線上詞典,文學例證綜合了南朝詩句。其他網頁内容與核心釋義一緻,未發現歧義或争議。
班妾辭辇報雠雪恨報任少卿書邊罏波阜船舶國籍俶辰春神粗服亂頭錯彩镂金鬥拱笃愛杜工部祠爾等二溟貳膳訛紊封四戤銀高鳥盡良弓藏汗出浃背寒澗橫地畫報鹄恭毀化慧命揭寶解骖推食诘曲巾舃極譜居心不良楷秀昆孫老花鏡老黃牛禮順六地藜莠漏鬥蠻鞾眇睨木蠧牛領醲醞牽埭缺畫肉頭茹薇生刍聲名烜赫生燒使鹿鄂倫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堂翁通叚威能問卦骁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