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徹底審訊或追究。《北史·崔昂傳》:“帝盛怒,付 昂 窮鞫。” 梁啟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系》:“吾冥思之,窮鞫之,殆有兩因。”
“窮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qióng jū,其核心含義是徹底審訊或追究,強調對事件、問題等進行深入調查或嚴格查證。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用法特點
曆史文獻
《北史·崔昂傳》中的記載體現了該詞在古代司法中的實際應用,強調對案件的嚴格審理。
近現代使用
梁啟超的引用則展示了詞義的擴展,從司法領域延伸至學術或社會問題的深度分析。
近義詞
徹查、深究、嚴審、追根究底。
反義詞
敷衍、草率了結、息事甯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北史》相關章節或梁啟超的論述原文。
窮鞫(qióng qí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對一個人或事物進行徹底審查、追問,以求揭示真相或證明其真實性。
窮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穴(xué)和革(gé),分别表示“窟穴”和“革命”。它的總筆畫數為16個。
窮鞫這個詞來源于《孟子·告子下》:“窮鞫之衆,其斯之謂與?”在古代,為了辨别真僞或者判斷事實,常用一種稱為“鞫”的審訊方式。窮則問究,窮鞫則是對被審訊者從各個方面細緻入微地進行窮追猛打、追問不休,以揭示事實真相。
窮鞫的繁體字是「窮鞫」。
在古代寫作篆書時,窮鞫的字形稍有不同。窮的古代寫法為「窮」,鞫的古代寫法為「鞬」。
1. 在警察的窮鞫之下,罪犯終于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2. 為了防止造假,組委會對所有參賽運動員的資格要進行窮鞫。
3. 當調查人員對案情進行窮鞫時,一個重要證人突然提供了關鍵線索。
窮究、鞫問、鞫治、窮查、窮追
徹查、透底、詳究、追問、征詢
輕描淡寫、概述、略談、泛泛而談、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