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ght snack] 夜裡吃的點心;又指吃夜宵兒
跛腳伺候過消夜,先自睡了。——《花月痕》
(1).消遣夜間時光。 唐 方幹 《冬夜泊僧舍》詩:“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婦、消夜的悶葫蘆。”
(2).夜宵。夜裡吃的點心。 許地山 《綴網勞蛛》:“消夜已預備好了,端上來不?” 沉從文 《邊城》二十:“ 翠翠 淚眼婆娑的,趕忙又到竈邊去燒火,為幫忙的人辦消夜。吃了消夜,老道士歪到死人床上睡着了。”消,一本作“ 宵 ”。
(3).吃夜宵。 許地山 《綴網勞蛛》:“方才我也忘了留 史夫人 在這裡消夜,我不覺得十分饑餓,不必端上來,你們可以自己方便去。” 沙汀 《潛身》:“一路上都悶悶不樂,而在消夜的時候,也顯得不開展。” 巴金 《秋》四:“‘晚上媽請消夜,我一定來吃酒。’ 覺新 匆忙地說。”
“消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現代語境中,“消夜”與“宵夜”通用,但頻繁食用可能影響健康,需注意適量。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曆史文獻案例,可參考、2、3等來源。
消夜是指夜晚吃的一頓飯,通常在晚飯後的晚間吃的小吃或夜宵食物,也可以指夜宵時光。
消夜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夜」,總共有12畫。
消夜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張岱的《增廣新語》一書中。在當時,「消夜」指的是晚飯後用茶點來解乏,而不是指晚上吃飯。後來隨着飲食文化的變遷,「消夜」逐漸演變成指夜宵飯食。
消夜的繁體字為「宵夜」。
古時候,「消夜」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常用的寫法是「宵食」。
1. 昨晚太晚了,回家後隻能吃點消夜。
2. 我們約好晚上一起出去消夜。
3. 夜深了,大家都坐在夜市攤位上享用着美味的消夜。
夜市、夜宵、夜間、宵夜、夜景、夜晚。
夜宵、宵夜、夜餐、夜半餐、夜飯。
早餐、午餐、晚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