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e rip] 由反向的两股潮流而形成的激流现象
“激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jī cháo
注音:ㄐㄧ ㄔㄠˊ
核心定义:
指由反向的两股潮流相互作用形成的激流现象,属于自然地理或海洋学术语。例如海水因潮汐运动或不同方向水流交汇时产生的湍急水流。
自然现象层面
比喻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学术定义,可参考海洋学文献或社科类词典。
《激潮》一词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激」和「潮」。
「激」字的部首是「水」,它包含了13个笔画;而「潮」字的部首也是「水」,它包含了15个笔画。
「激潮」一词来源于汉语。它用来形容海洋中激烈的波涛或涌动的水流。在引申义中,它也可以指某种力量或趋势的激烈扩展或发展。
「激潮」的繁体字为「激潮」,其结构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中的「激潮」与现代相同,没有显著的差异。
1. 汹涌的激潮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2. 这场运动为社会带来了激潮,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激流:形容水流湍急激烈。
2. 激扬:形容情感或音乐声音高亢激昂。
3. 激情:指强烈的情感。
1. 波涛:形容海浪高涨。
2. 澎湃:形容力量或声音的激发强盛。
3. 汹涌:形容水流或动势猛烈。
1. 平静:与激潮相反,指水面或局势没有波澜,非常平稳。
2. 安静:与激潮相反,指没有噪音或骚动。
3. 缓和:与激潮相反,指局势或情绪逐渐平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