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裳的意思、羅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裳的解釋

猶羅裙。《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十》:“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宋書·樂志四》:“舞飾麗華樂容工,羅裳皎日袂隨風。”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羅裳”是一個具有古典韻味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文學意象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面釋義

“羅”指質地輕薄、紋理細密的絲織品,如《說文解字》載:“羅,以絲罟鳥也”,引申為精細絲織物;“裳”在古代專指下衣(裙),《釋名·釋衣服》稱:“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故“羅裳”本義為用羅制成的下裙,特指輕軟華美的女性服飾。例如《楚辭·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雖未直用“羅”字,但奠定了以珍貴材質喻高潔的意象傳統。

二、文學意象與象征

在古典詩詞中,“羅裳”常承載豐富情感:

  1. 高潔品性

    如李商隱《無題》“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以“芙蓉裙衩”(羅裳類)暗喻人物清雅脫俗。

  2. 閨怨離愁

    李清照《一剪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通過“羅裳”這一私密服飾細節,傳遞孤寂相思之情。

  3. 青春易逝

    《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将隨秋草萎”,以華服(羅裳)襯托容顔盛衰之歎。

三、文化内涵

“羅裳”作為古代絲織工藝的代表,折射出兩大文化特征:

  1. 階級标識

    《禮記》規定“錦衣狐裘,諸侯之服”,羅類絲織品長期為貴族專屬,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素紗襌衣(同類材質)印證其工藝之精。

  2. 審美範式

    唐宋詩詞中“羅衣欲換更添香”(薛昭蘊《浣溪沙》)等句,體現輕羅飄逸之美與女性柔婉氣質的文化關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羅”字釋義:“絲織物類名”,例引《樂府詩集·陌上桑》“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裳”字條釋為“下身的衣服”,引《詩經·邶風》“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3.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

    第四章詳述漢代絲織工藝,指出“羅”為四經絞織法所成,馬王堆出土衣物可證其通透性。

  4. 《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收錄李商隱、溫庭筠等數十處“羅裳”意象用例,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注:因文獻數據庫版權限制,部分古籍原文鍊接未提供,可通過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官網檢索相關紙質/電子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羅裳”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羅裳(拼音:luó cháng,部分文獻注音為luó shanɡ)指用輕薄絲織品(羅)制成的服飾,通常特指女性穿着的羅裙。該詞既可描述衣袂飄逸的動态美感,也常代指華美的裙裝。

二、文學意象

  1. 動态美
    形容衣袂隨風舞動的輕盈姿态,如《宋書·樂志四》中“羅裳皎日袂隨風”,描繪舞者衣裙在陽光下飄動的場景。

  2. 女性服飾象征
    多用于描繪女子盛裝或婉約形象。例如李清照《一剪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通過“羅裳”展現女性的柔美與孤寂感。

三、發音差異說明

四、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綜合自權威詞典及文學作品解析(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綿花屎豻戶百材草莞吹糠見米錯刀打悲阿點對都内反碼烽堠撫弄虙戲該允工地怪不的怪生過敏後凋乎來焄膻降廉嘉谥階銜擊分經涉靖晏旌輿軍國民主義具然居圉開基可什麼愧色狼飡虎食哰哰唔唔臉大斂錢陵踐馬蓼梅驿孟公投轄閩北話木梃黏液萍虀撲翼機聲詩聖子神孫市價手足異處束薪述敍送元寳算盤珠騰揚王門霧壑小節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