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塞雁的意思、塞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塞雁的解釋

亦作“ 塞鴈 ”。塞鴻。 唐 杜甫 《登舟将適漢陽》詩:“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 元 薩都剌 《題揚州驿》詩:“寒砧萬戶月如水,塞鴈一聲霜滿天。”《水浒傳》第一一○回:“ 宋江 在馬上遙看山景,仰觀天上,見空中數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亂飛,都有驚鳴之意。”參見“ 塞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塞雁”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出現在古典詩詞中,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指塞外的鴻雁(即“塞鴻”),特指北方邊塞地區遷徙的大雁。其拼音為sāi yàn,注音為ㄙㄞ ㄧㄢˋ。
  2. 象征意義

    •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比喻遠離家鄉的遊子,或表達羁旅思鄉之情。例如元代馬緻遠在《漢宮秋》中,用“塞雁南翔”烘托離愁别緒。
  3. 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杜甫《登舟将適漢陽》的“塞雁與時集,樯烏終歲飛”;
    • 元代薩都剌《題揚州驿》的“塞雁一聲霜滿天”則通過雁鳴渲染秋夜寂寥。
  4. 用法特點

    • 多與邊塞、秋景等意象結合,如“寒砧萬戶月如水,塞雁一聲霜滿天”;
    • 在《水浒傳》中描述“塞雁高低亂飛”,暗示動蕩不安的環境。
  5. 擴展關聯

    • 與“塞鴻”同義,均指向北方的大雁,但“塞雁”更側重詩詞中的意境表達,如納蘭性德詞中“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具體作品分析,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的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塞雁的意思

《塞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鳥類在冬季遷徙時,飛躍過高山和河流等阻礙。在引申義中,該成語指人在困厄或難關中勇往直前,戰勝困難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塞雁》這個成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和“隹”。它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塞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匈奴列傳》,形容匈奴騎兵在草原上奔騰呼嘯的形狀。該成語有繁體字“塞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漢字“塞”是用“土”和“圭”組成的,表示堆土的形狀。而“雁”的古字形如下:

⺂(dōu)

罒(wǎng)

口(kǒu)

一(yī)

例句

1. 他堅強的毅力使他像塞雁一樣勇往直前。

2. 面對重重困難,他展現出塞雁一般的勇氣。

組詞

塞翁失馬、翅膀豐滿、高山流水

近義詞

無畏向前、勇往直前、迎難而上

反義詞

畏難退縮、半途而廢、止步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