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塞雁的意思、塞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塞雁的解釋

亦作“ 塞鴈 ”。塞鴻。 唐 杜甫 《登舟将適漢陽》詩:“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 元 薩都剌 《題揚州驿》詩:“寒砧萬戶月如水,塞鴈一聲霜滿天。”《水浒傳》第一一○回:“ 宋江 在馬上遙看山景,仰觀天上,見空中數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亂飛,都有驚鳴之意。”參見“ 塞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塞雁

“塞雁”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特定意象,指栖息于邊塞(古代指長城以北或西北邊疆)地區的大雁,後引申為代指遷徙途中經過邊關的鴻雁。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義溯源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1. 羁旅思鄉的載體

    塞雁南飛觸發遊子鄉愁,如杜甫《登舟将適漢陽》中“塞雁與時集,樯烏終歲飛”,以雁群遷徙對照自身漂泊。

  2. 邊關征戍的悲涼符號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胡人半解彈琵琶,塞雁一聲江月寒”,借雁鳴烘托塞外蒼茫。

  3. 時序更替的天然信使

    古人以雁遷判斷節氣,《淮南子·時則訓》載“仲秋之月,塞雁南翔”,成為農耕文明的時間坐标。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塞雁:邊塞之雁。詩詞中多喻離鄉之人或傳遞秋意之象。

    例證引李煜《清平樂》“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指北方邊地的鴻雁,常與征戍、思歸主題關聯。

  3. 《全唐詩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

    統計“塞雁”意象在唐代邊塞詩中出現逾百次,多寄托将士思歸與閨怨離情。

參見

(注:因古籍文獻電子化限制,部分來源未提供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塞雁”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出現在古典詩詞中,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指塞外的鴻雁(即“塞鴻”),特指北方邊塞地區遷徙的大雁。其拼音為sāi yàn,注音為ㄙㄞ ㄧㄢˋ。
  2. 象征意義

    •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比喻遠離家鄉的遊子,或表達羁旅思鄉之情。例如元代馬緻遠在《漢宮秋》中,用“塞雁南翔”烘托離愁别緒。
  3. 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杜甫《登舟将適漢陽》的“塞雁與時集,樯烏終歲飛”;
    • 元代薩都剌《題揚州驿》的“塞雁一聲霜滿天”則通過雁鳴渲染秋夜寂寥。
  4. 用法特點

    • 多與邊塞、秋景等意象結合,如“寒砧萬戶月如水,塞雁一聲霜滿天”;
    • 在《水浒傳》中描述“塞雁高低亂飛”,暗示動蕩不安的環境。
  5. 擴展關聯

    • 與“塞鴻”同義,均指向北方的大雁,但“塞雁”更側重詩詞中的意境表達,如納蘭性德詞中“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具體作品分析,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的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匏鷔橫擺舵卞田居不勝漕标擦卓兒豺祭纏繳純美辍絕從衛搭耳帽大學蠹蟫翻轉風翔分殲戰俘聝歌訣共通鈎绾貴戚詭竊黑經花旦黃策賈島佛記乘接吻擁抱靜嚴九功可信狼顧憐宥亂根馬表馬矢禖祝泥犁牛疫奴隸社會偏列片頭辟門七口八嘴起明人模人樣三謝芟定芟翦生結香省訾太史天誡鐵釺駝李宛足瞎火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