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s] 容貌和儀表;容貌舉止
一表容儀
(1).容貌舉止;容貌儀表。《漢書·成帝紀贊》:“ 成帝 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儀,脫冠冕,服麤亂頭,皆好。” 唐 蔣防 《霍小玉傳》:“其夕,生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并,通夕不寐。” 宋 晏殊 《浣溪沙》詞之六:“淡淡梳粧薄薄衣,天仙模樣好容儀。” 明 李東陽 《<阙裡志>序》:“天下之學聖人者,讀其書,法其道,想像其容儀而不可得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封三娘》:“見一秀才,年可十七八,布袍不飾,而容儀俊偉。”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一章:“心念此女肝膽照人,一如其父,匪但容儀佳也。”
(2).禮儀。 漢 賈誼 《新書·輔佐》:“典方典容儀,以掌諸侯、遠方之君。” 漢 徐幹 《中論·務本》:“下及 昭公 亦善有容儀之習,以亟其朝 晉 也,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
(3).引申為儀仗、隨從。《周書·儒林傳·樂遜》:“比來富貴之家,為意稍廣,無不資裝婢隸,作車後容儀。”
容儀是漢語中表示容貌儀表的複合詞,包含容貌與儀态的雙重含義。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容”指人的外貌、姿态,“儀”則側重禮節規範與舉止風度,合稱後可指代人的整體外在形象與行為修養。
從語義構成分析,容儀可拆解為以下層面:一是指容貌的端莊秀麗,如《說文解字注》提到“容者,盛也,言外貌充盈”;二指符合禮制的儀态舉止,如《禮記·玉藻》所述“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強調儀态需隨場合調整;三包含服飾搭配的規範,古代文獻常将“容服”與“威儀”并稱,體現形貌與裝束的協調性。
在語用範疇中,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描述人物風範,如《後漢書·列女傳》載“容儀婉娩,柔色淑姿”,既突出外在美感,又暗含德行要求。現代漢語中其使用場景集中于文學描述、禮儀教育等領域,常與“端莊”“典雅”等詞構成語義關聯。
“容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容貌儀表
指人的外貌、儀态和舉止,強調外在形象的整體表現。例如《漢書·成帝紀贊》提到成帝“善修容儀”,形容其儀态莊重。的例句“匪但容儀佳也”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禮儀規範
在部分文獻中引申為禮節或儀式,如漢代賈誼《新書·輔佐》中“典方典容儀”,指掌管禮儀的職責。
如今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強調外貌與儀态并重,如“一表容儀”()。部分場景下也可指禮儀規範,但較為少見。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詞典釋義,若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世說新語》等原文。
寶尺比較教育朝貴掣電敕使刍狗刺兒菜丹房蹈觝動刑惇大浮躍岡阜幹哭搞衛生行兵布陣橫調合時闳奧宦孽焦比嘉招節序雞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開戶抗木拉然鱗集躏蹂飂風賣權媽媽子冒襲懵怔辟地劈溜撲剌辟旋籤軸熱燥燥柔易軟柔柔三戒殺地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深輮蛇蠍心腸石蜜誰堪説诨經騰勞貼律鐵券文豚解文幾無憂履相叅信筆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