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棄的意思、黜棄的詳細解釋
黜棄的解釋
棄置。 唐 柳宗元 《蝜蝂傳》:“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宋史·牛冕傳》:“ 真宗 語宰相曰:‘ 冕 素純善,黜棄久矣,量宜甄敍。’” 梁啟超 《論 * 宗教改革》:“自 漢 以後定于一尊,黜棄諸子。”
詞語分解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棄的解釋 棄 ì 舍去,扔掉:抛棄。遺棄。棄權。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将屍體暴露街頭)。棄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棄養(父母死亡的婉辭)。棄置不顧。棄瑕錄用。 取 筆畫數:; 部首:廾;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黜棄"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黜"和"棄"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罷免官職并加以抛棄,帶有強烈的貶斥和徹底否定意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罷免官職,加以廢棄:這是"黜棄"最直接、最常用的意思。指将某人從其職位(尤其是官位)上罷免、革除,并且不再任用,等同于抛棄、遺棄。它強調的不僅是解除職務,更是徹底的否定和驅逐,使其失去原有的地位和身份。例如:"奸佞之臣終被黜棄。"
-
引申與比喻義:
- 排斥、摒棄:不局限于官職,可以引申為對人或事物(如思想、學說、物品等)的徹底排斥、拒絕和抛棄。例如:"黜棄陳規陋習"。
- 貶斥、貶低:含有貶低、看不起的意味,指在罷免或抛棄的同時,也對其進行貶損評價。
字義分解:
- 黜 (chù):本義指降職或罷免官職。《說文解字》釋為"貶下也"。引申有廢除、貶退、排斥之意。
- 棄 (qì):本義指抛棄、扔掉。《說文解字》釋為"捐也"。引申有舍棄、廢除、背離之意。
權威參考來源:
對于"黜棄"一詞的詳細釋義和用法,可參考以下權威漢語工具書(請注意,具體鍊接需根據線上版本或圖書館資源獲取,此處提供來源名稱):
- 《漢語大詞典》:收錄詞彙最為豐富,釋義詳盡,是查詢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大型工具書。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黜棄"的釋義具有權威性和通用性。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綜合性辭典,不僅收錄詞語,還提供相關知識背景,釋義準确。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專門收錄古代文獻中的詞語,對理解"黜棄"在古代語境中的用法很有幫助。
- 漢典等權威線上詞典平台:如訪問漢典 (zdic.net) 等經過學術校驗的線上詞典平台,通常能查詢到該詞的字形、讀音、詳細釋義及古籍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黜棄”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ù qì,意為“棄置”,通常指因貶斥、罷免而放棄或抛棄某人或某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黜”指降職、罷免,“棄”為舍棄、抛棄,合為“黜棄”,表示因貶斥而棄用,帶有被動性質。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被貶或思想學說遭排斥的情形()。
2.出處與例句
- 唐代柳宗元《蝜蝂傳》:
“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
此句以“黜棄”形容蝜蝂(一種小蟲)因貪婪負重而被抛棄,隱喻人的貪婪終緻失勢()。
- 《宋史·牛冕傳》:
宋真宗評價牛冕“黜棄久矣,量宜甄敍”,指其因過錯被長期貶黜,後重新起用()。
- 梁啟超《論支那宗教改革》:
“自漢以後定于一尊,黜棄諸子”,指漢代獨尊儒術後,其他學派被排斥()。
3.用法解析
- 對象:多用于人或思想學說,如官員、學派等。
- 語境:強調因貶斥、否定而棄置,常見于曆史叙述或文學評論。
- 近義詞:罷黜、廢棄;反義詞:任用、推崇()。
“黜棄”一詞具有鮮明的曆史色彩,多與貶谪、排斥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被動性與否定意味。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楚闇愎保民官陂遏不伐沖掃出出溜溜攢動攢聚村學堂登錄俸糧哽恨怪相關陝顧返歸第纥絡黃駵火捺紋火頭食子将作監剪絕角枕解比解怨浄教酒史踞傲空前絕後捆紮瀝陳淩陰流芳千古賂結慮猜馬步箭馬蹄蓮嫩蕊聘用制諐鄙寝饍區畫瞿昙钑戟山脊神安氣集蜃窗升陟市籴順浪聳局燧鏡貪貨投卵脫藁微婉顯進蕭氏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