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敔。古代在雅樂結束時擊奏的止樂樂器。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總幹形屹崪,戛敔背嶙峋。”戛,一本作“ 戞 ”。
(2).奏敔。謂止樂。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冊皇後儀》:“皇帝降坐,入東房,戛敔。”
“戛敔”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注意:現代使用中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本義與比喻義,避免混淆。若涉及古代文獻,建議結合具體典章制度進一步考證。
戛敔這個詞是漢字中的一個古代詞彙,其意思是截止、終結或結束。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過程的終點。
戛敔的部首是戈,總共有9個筆畫。
戛敔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文中。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戛敔的字形經曆了一些變化,但其意思一直保持不變。
繁體字是指在簡體字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額外筆畫或者改變了一些字形的漢字形式。戛敔的繁體字為戞敔。
在古代書法中,戛敔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其基本結構和意義仍然相同。
1. 這個項目戛敔了,我們可以開始着手下一個任務了。
2. 隨着學期的戛敔,學生們開始放松并享受暑假。
3. 在這個故事中,愛情的戛敔帶來了一系列的反轉和意外。
1. 戛然(戛然而止)
2. 戛然而收
3. 戛戛(形容事物結束的樣子)
4. 戛然離場
1. 停止
2. 結束
3. 終止
1. 開始
2. 起始
3. 發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