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鈎章棘句。形容文章艱澀難懂。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非文事》:“逮乎 嘉靖 ,局面忽更:纖縟者麗而不雅,棘鈎者恠而不典,澶漫者濫而不裁。”
“棘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文章艱澀難懂,與“鈎章棘句”含義相近。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文章語言晦澀、結構複雜,帶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使讀者難以理解。該詞由“棘”(荊棘,象征艱澀)和“鈎”(彎曲,喻指文句曲折)組合而成。
詞源與文獻引用
最早見于明代田藝蘅的《留青日劄·非文事》:“纖縟者麗而不雅,棘鈎者恠(怪)而不典,澶漫者濫而不裁。”。作者用“棘鈎”批評當時文風追求奇崛卻失去典雅的弊端。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帶有貶義色彩。例如:“這篇論文用詞棘鈎,讀來費解。”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的近義詞為“佶屈聱牙”或“晦澀難懂”。
相關概念
該詞反映了中國古代對文風質樸典雅的推崇,若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留青日劄》原文及明清文學評論資料。
《棘鈎》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具有尖銳曲折的鈎狀物或者形狀可識别的事物。該詞常用來形容形狀尖銳、彎曲複雜的事物。
《棘鈎》的部首是“木”,共有7個筆畫。
《棘鈎》是由木字旁和鈎字頭組成的,木字旁代表木材或森林,鈎字頭代表彎曲的形狀。結合在一起,意味着形狀尖銳曲折的鈎狀物。
《棘鈎》是《棘鈎》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變化。關于《棘鈎》這個詞,具體的古代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古字典。
1. 這隻鳥的鳥嘴是一種鋒利的棘鈎。
2. 他向前邁進,避開大山間的棘鈎般的樹枝。
棘鈎繩、鈎索、鈎子、棘手
曲折、彎曲、尖銳
平直、圓滑、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