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質爛柯的意思、王質爛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質爛柯的解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晉 時 王質 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棊而歌。 質 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 質 ,如棗核。 質 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 質 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後喻山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亦用為醉心棋藝的典實。《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 王質 爛柯之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質爛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成語典故,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時光飛逝、世事變遷的巨大反差,常用來比喻人世間短暫與仙界永恒的對比,或表達對歲月流逝的感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内涵:


一、典故出處與故事梗概

據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卷上記載:晉代樵夫王質入信安郡(今浙江衢州)石室山伐木,見童子數人于山洞前對弈。王質駐足觀棋,童子贈其一枚形如棗核之物,王質含于口中便不覺饑渴。一局棋罷,童子提醒他該離去,王質起身欲取斧頭,卻發現斧柄(柯)已完全腐爛。歸家後,方知同輩親友皆已離世,人間已過百年。後世遂以"王質爛柯"喻指歲月流逝、物是人非。


二、漢語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王質"為人名,"爛"意為腐朽,"柯"指斧柄。字面指王質的斧柄因時間久遠而腐爛,暗喻時間流逝之迅疾。

  2. 引申含義

    • 時間感知的錯位:仙界片刻,人間百年,強調不同空間的時間相對性。
    • 世事滄桑的象征:寄托對物是人非、時代更疊的怅惘,如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到鄉翻似爛柯人"即化用此典。
    • 超脫塵世的隱喻:暗含對隱逸仙境或精神超然的向往(《道教文化辭典》)。

三、文化影響與引用

  1. 文學意象

    典故常見于詩詞,如孟郊《爛柯石》"仙界一日内,人間千載窮",杜甫《秋興八首》"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亦暗含此意。

  2. 地名溯源

    浙江衢州現存"爛柯山",被列為道教"青霞第八洞天",山中有"天生石梁""棋盤石"等遺迹,印證傳說與地理的結合(《中國地名辭源》)。

  3. 哲學意蘊

    道家借此表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時空觀(《莊子·齊物論》),禅宗則引申為"一念萬年"的頓悟境界(《五燈會元》)。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古籍溯源

    • 任昉《述異記》(《四庫全書》子部小說類)
    • 郦道元《水經注·卷四十》引《東陽記》載爛柯山傳說
  2. 工具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喻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 《辭源》:"後以爛柯謂歲月流逝,世态變遷。"
    •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詳述故事演變脈絡
  3. 學術研究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考證該傳說融合了魏晉道教仙話與民間故事,反映古人時空認知的哲學思考。


五、現代應用示例

結論:"王質爛柯"以奇幻叙事承載深刻的時間哲思,既是漢語中濃縮曆史滄桑的經典意象,亦為中華文化中跨越文學、宗教、哲學的獨特符號。其核心價值在于警示世人珍惜光陰,同時提供超脫現實的精神寄托。

網絡擴展解釋

“王質爛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時間流逝、人事變遷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來源

該成語出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晉代王質在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爛柯山)砍柴時,偶遇仙人下棋。他觀棋片刻後,發現斧柄(柯)已腐爛,歸家時發現已過數百年,親人皆逝,故有“山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之說。

2.比喻意義

3.文化影響

4.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因交友不慎導緻品德敗壞”的釋義,但此說法與主流文獻記載不符,可能為誤傳。建議以《述異記》《志林》等古籍記載為準。


該成語通過奇幻故事,生動诠釋了時間相對性與人世無常,兼具文學意蘊與哲學思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述異記》原文或衢州爛柯山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娘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報最拔親北海市匾匾的伏碧辂菜蔬之色嘲排寵任挫敗惔怕大雪山短見薄識二流大挂繁節幹禮跟夫宮架谷害規彟回員甲庚蹇蹇匪躬簡絲數米交初交中嘉味佳文進出口鏡奁晶亮闊大堀閱拉杆子岚氣冷合合聊且率臆蒙士末景腦學牛脖子蓬塊霹靂鉗劫輕貸日不移影書史術蓺俗諺口碑缇缃擿埴索塗銅版偷雞戲狗團支書五彩衣霧氛霧網謝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