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不知的意思、三不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不知的解釋

(1) [to know neither the beginning, the middle, nor the end of a matter]∶指對開頭、中間到結尾一無所知

(2) [complete ignorance]∶指什麼都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

(3) [in a hurry]∶匆促間

(4) [suddenly]∶突然

三不知逢着貴客,我兩隻手忙加額

詳細解釋

(1).謂對于事情的開始、中間、結束,全不知道。《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後稱事事不知為“三不知”。《紅樓夢》第五五回:“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2).突然,意料不到。 元 無名氏 《兒女團圓》第二折:“三不知逢着貴客,我兩隻手忙加額。”《金6*6*梅詞話》第十三回:“那 ********* 三不知正進門,兩個撞了個滿懷。”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七:“俗説‘三不知’,意料不到之辭也,但不知所本。 伯山 族弟雲:《左傳》‘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俗説當本此。”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别惹急了我喲!我會教你們三不知的去見閻王爺。”

三個不明智的行動。《左傳·文公二年》:“﹝ 臧文仲 ﹞作虛器,縱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不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不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三不知”原指對事情的起因(開始)、經過(中間)和結果(結局)三個階段均不了解。例如《左傳》記載的典故中,晉國将領荀文子強調作戰需“始、衷(中)、終皆舉之”,若“三不知而入之”則難以成功。

二、引申含義

  1. 完全無知:泛指對實際情況一無所知,如“一問三不知”。
  2. 假裝不知:在文學作品中常表示裝糊塗或明哲保身,如《二刻拍案驚奇》中“作三不知,闖将進去”。

三、其他用法

古語中偶爾表示突然或匆忙,如元曲“三不知逢着貴客”,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

“三不知”核心含義圍繞事件的全過程無知,既可用于客觀描述,也可表達主觀回避态度。其典故源自春秋軍事策略,後經演變成為日常俗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不知的意思

《三不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事情一無所知、毫無眉目。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完全不了解、沒有任何消息或者沒有任何線索。

部首和筆畫

《三不知》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三不知》一詞形容人對事情一無所知的狀态,源于古代小說《紅樓夢》。在小說中,有位角色叫賈政,他常常對家中的事情一無所知,因此被人戲稱為“三不知”。因此,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來。

《三不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不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然而,「三不知」這個詞并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存在。因為它是根據一個角色的戲稱而來,所以一般使用現代的字形來表示。

例句

1. 他對這個項目一無所知,完全是個三不知。

2. 當我問她關于那個事件的詳情時,她竟然三不知。

3. 他被人戲稱為三不知主任,因為他對部門的事情一無所知。

組詞

1. 不知情:不知情指不知道、沒有了解到某件事情。

2. 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意味着在某個狀況下無法做出決策或者不知道該做什麼。

3. 不知者無罪:不知者無罪是指對于某件事情不了解或者沒有知覺的人不能被追究責任。

近義詞

對事一無所知、毫無所知、一無所知

反義詞

心知肚明、了如指掌、明了如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