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寬宏。《陳書·後主紀》:“ 高宗 爰自在田,雅量宏廓,登庸禦極,民歸其厚。惠以使下,寬以容衆。”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 凝式 本名家,既不遇時,而 唐 梁 之際,以節義自立。襟量宏廓,竟免 五季 之禍。”
(2).遠大;廣大。 唐 符載 《禮部裴員外說寫真贊文》:“體岸恢峻,神機宏廓。” 梁啟超 《志未酬》詩:“但望前途之宏廓而寥遠兮,其孰能無感于餘情?”
(3).博大。 清 龔自珍 《最錄司馬法》:“古有《司馬兵法》,又有《穰苴兵法》, 齊威王 合之,名曰《司馬穰苴兵法》,此 太史公 所言《司馬法》宏廓深遠,合于 三代 。”
“宏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和用例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說明:
寬宏(指氣度或胸懷)
常用于形容人的雅量或襟懷,如《陳書·後主紀》提到高宗“雅量宏廓”,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中描述楊凝式“襟量宏廓”,均體現包容寬厚的品性。
遠大、廣大(指空間或目标)
既可指物理空間的遼闊,如梁啟超《志未酬》中“前途之宏廓而寥遠”,也用于抽象層面的宏大志向。唐代符載《禮部裴員外說寫真贊文》以“神機宏廓”形容深遠的思想境界。
博大(指學識或内涵)
強調内容或思想的廣博深厚,如清代龔自珍評價《司馬法》“宏廓深遠”,突顯其學術體系的宏大與深刻。
補充說明:
可通過查看詞典來源獲取更多例句。
宏廓(hóng kuò)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宏”和“廓”兩個字組成。
在《康熙字典》中,“宏”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8;“廓”字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8。
“宏廓”一詞最早來源于《詩經·衛風·淇奧》:“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宏其震猺,矢其靡躬。”意為浩蕩的樣子,形容宏大而壯麗。
“宏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宏廓」。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多種不同的字形寫法,包括篆書、隸書、楷書等。在篆書中,“宏”字常用的寫法是象形,如“宀”上加上一橫,“廓”字在篆書中的寫法也是象形,如“廣”上加上兩個點。
1. 他對這座城市的宏廓非常熟悉。
2. 這幅畫展示了大自然的宏廓。
宏大、宏圖、宏觀、宏偉、宏論。
宏大、遼闊、廣大。
狹小、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