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敔。古代在雅乐结束时击奏的止乐乐器。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总干形屹崪,戛敔背嶙峋。”戛,一本作“ 戞 ”。
(2).奏敔。谓止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皇帝降坐,入东房,戛敔。”
“戛敔”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注意:现代使用中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本义与比喻义,避免混淆。若涉及古代文献,建议结合具体典章制度进一步考证。
戛敔这个词是汉字中的一个古代词汇,其意思是截止、终结或结束。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过程的终点。
戛敔的部首是戈,总共有9个笔画。
戛敔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文中。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戛敔的字形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其意思一直保持不变。
繁体字是指在简体字基础上,加入了一些额外笔画或者改变了一些字形的汉字形式。戛敔的繁体字为戞敔。
在古代书法中,戛敔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仍然相同。
1. 这个项目戛敔了,我们可以开始着手下一个任务了。
2. 随着学期的戛敔,学生们开始放松并享受暑假。
3. 在这个故事中,爱情的戛敔带来了一系列的反转和意外。
1. 戛然(戛然而止)
2. 戛然而收
3. 戛戛(形容事物结束的样子)
4. 戛然离场
1. 停止
2. 结束
3. 终止
1. 开始
2. 起始
3. 发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