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狡兔得而獵犬烹 ”。
“狡兔盡則良犬烹”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延伸解讀,以下是綜合解釋:
曆史文獻:
延伸解讀: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曆史案例(如韓信、文種等人物遭遇),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權威曆史解析。
《狡兔盡則良犬烹》這個詞取自于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狐狸與獵狗》。它的意思是當狡猾的兔子都被追捕殺盡時,聰明的犬類也将被烹饪處理。
《狡兔盡則良犬烹》這個詞共有6個漢字,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拆分:
狡(犬首,10畫)
兔(兔首,12畫)
盡(屍首,6畫)
則(刀首,9畫)
良(艮首,7畫)
犬(犬首,4畫)
烹(火首,10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著名寓言故事,傳說中有一隻狐狸讓一隻獵狗幫助它捕捉兔子。狡猾的狐狸利用獵狗去追捕兔子,等兔子們盡數被捉住後,狐狸卻背信棄義地欺騙了獵狗,還威脅要将獵狗也烹煮掉。
《狡兔盡則良犬烹》(繁體字)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定差異,例如“盡”字可能是“盡”,“犬”字可能是“狗”。
他常常提醒自己:“狡兔盡則良犬烹”,要時刻保持警惕。
犬類、狐狸、兔子、追捕、背信棄義、欺騙、烹煮等。
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