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跄跪拜。《全元散曲·集賢賓》:“他将我好看承,我将他心窩裡相敬,扯膆兒不手生,蹌跪兒不腿疼,常将笑臉兒迎。”
“跄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全元散曲·集賢賓》中有例句:
“他将我好看承,我将他心窩裡相敬,扯膆兒不手生,蹌跪兒不腿疼,常将笑臉兒迎。”
此處“跄跪”生動描繪了行禮時的殷勤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可參考《全元散曲》等古典文獻。
《跄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行走艱難困苦,像是跌倒快要跌跪的樣子。跄指行走時踉跄搖搖欲墜,跪表示雙膝彎曲墜地。
《跄跪》的部首是足部,由于有兩個“跄”字,因此每個字分别由足部、行部組成。第一個字“跄”由足部和行部組成,共有10畫,第二個字“跪”同樣由足部和行部組成,共有13畫。
《跄跪》一詞的來源較為晚近,出自遼代柳宗元的《河嶽英靈集》一文中。繁體字的寫法為「蹌躂」。
在古時候,漢字《跄跪》的寫法為「僵伏」,意思為行走跌倒而彎曲身體,與現代意義較為相近。
1. 他走路跄跄跌跌,好像隨時會跄跪在地。
2. 她心力交瘁,帶着沉重的包袱跪跪跄跄地走進了辦公室。
跄然、跄踉、跄序、跄羊、跄秧。
踉踉跄跄、蹒跚。
穩當、穩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