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正的意思、反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正的解釋

(1) [return to the right way]∶複歸正道

撥亂反正

(2) [come over from the enemy’s side]∶敵人投誠

詳細解釋

(1).由邪歸正。《詩·衛風·氓序》:“ 宣公 之時,禮義消亡……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漢書·息夫躬傳》:“天之見異,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

(2).指敵方的軍隊投到己方為反正。《新唐書·王珂傳》:“ 珂 憤見言色,屢陳讨賊謀。既反正,首獻方物,帝甚倚之。”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歡迎僞軍反正的标語,一直貼到崗樓上。”

(3).指帝王複位。《晉書·王敦傳》:“ 惠帝 反正, 敦 遷散騎常侍、左衛将軍、大鴻臚、侍中,出除廣武将軍、 青州 刺史。”《舊唐書·昭宗紀》:“ 天復 元年春正月甲申朔, 昭宗 反正,登 長樂門 樓,受朝賀。” 清 錢謙益 《讀二箋上》:“兩京收復,鑾輿反正。”

(4).反寫的“正”字。《左傳·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為‘乏’。”按古文“乏”為“正”字的反寫,後因稱字的反寫為反正書。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鄭夾漈論六書》:“《左氏》曰:‘反正為乏。’正無義也。正乃射侯之正,象形也。正以受矢,乏以藏矢,正相反也。”

(5).反面和正面。 宋 夢英 《說文偏旁字源目錄·序》:“於夏之日,冬之夜,未嘗不揮毫染素,乃至千百幅,反正無下筆之所,方可捨諸。”

(6).副詞。表示堅定的語氣,含有不因條件不同而改變的意思。 老舍 《黑白李》:“無論怎樣吧,反正我知道他現在是很高興。” 峻青 《海嘯》第四章:“算了,不懂就算了,反正你這 渤海灣 的海軍司令是坐定了。”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五:“ 小二黑 說:‘你願意養你就養着,反正我不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反正"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副詞性和動詞性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隨語境産生分化:

一、副詞用法(現代漢語主要義項)

  1. 強調結果的确定性

    表示無論前提條件如何變化,結論或事實都不會改變。例:"雨下得這麼大,反正 今天也去不成公園了"(引自《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用法常見于口語,通過否定前提強化結論的不可逆性。

  2. 表達轉折性确認

    用于反駁或修正前文觀點時,突顯說話者的肯定立場。例:"你說他遲到?反正 我九點整看見他在辦公室"(參考漢典網「反正」詞條。此時常與"就""都"等副詞連用,形成"反正+都/就+結論"的強調結構。

二、動詞性用法(古漢語遺存)

"反"通"返","正"指正道,組合表示回歸正确立場,特指舊時軍隊起義歸順。例:"平涼軍反正,歸順革命政府"(《漢語大詞典》第3卷)。該用法現代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https://www.cp.com.cn/book/7b47c9a0-5.html
  2. 漢典「反正」釋義 https://www.zdic.net/hans/%E5%8F%8D%E6%AD%A3
  3. 《漢語大詞典》簡編本(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反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副詞用法

  1. 表示結果無差别
    無論條件如何變化,結果或結論不變。
    例句:有沒有這個人,反正都一樣。()
    近義詞:無論如何、不管怎樣()。

  2. 加強肯定語氣
    強調某種情況或決定的确定性。
    例句:反正有時間,再待一會兒。()
    英文對應:anyhow()。


二、動詞用法

  1. 複歸正道
    多用于政治或社會語境,指撥亂反正或恢複秩序。
    出處:

    • 《詩經·衛風·氓序》:“美反正,刺淫泆也。”()
    • 《漢書·息夫躬傳》:“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
      例句:撥亂反正、國家存亡危急之秋需反正()。
  2. 敵方投誠
    指敵方人員或軍隊歸順己方。
    出處:

    • 《新唐書·王珂傳》:“既反正,首獻方物。”()
      例句:僞軍反正的标語貼到崗樓上()。

三、其他補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古典文獻中多涉及動詞用法,現代口語則以副詞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按證标序冰鞋不當價參告騁望傳刍大遍待客芳容樊口風隊幅利伏魔大帝告匿梗死國衆壞嘎嘎奂奂嘉果嘉薦堅巧徼禍角氣家物急瀾金薄驚吪譏視決臆亢奮老成見到蓮花座禮拜領惡罵不絕口滿腹狐疑茅殿蒙茂甯心弄丑滂葩迫時籤差氣厥勸分容贳審質首稼霜蟲堂會通明殿團粒萬家蝸跧武漢會戰像似羨門詨訛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