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桐的意思、焦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桐的解釋

琴名。 東漢 蔡邕 曾用燒焦的桐木造琴,後因稱琴為焦桐。 唐 張祜 《思歸引》:“焦桐彈罷絲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音入 藍橋 ,響振瓊瑤,卻是羨焦桐一曲巧,芳心頓消。”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詩:“日夕而不至,焦桐起離情。”參見“ 焦尾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焦桐”一詞包含曆史典故與現代引申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本義:古琴代稱(東漢典故)
    源于東漢蔡邕制琴的故事。據記載,蔡邕聽到燒焦的桐木爆裂聲,辨識出這是制琴良材,遂将其制成名琴,後世以“焦桐”代指琴。唐代張祜《思歸引》中“焦桐彈罷絲自絕”等詩句,均用此意象表達琴音之美與文人雅趣。

  2. 引申義:焦裕祿精神象征(現代意義)
    現代語境中,“焦桐”特指焦裕祿在蘭考縣推廣種植的泡桐樹。他通過發展泡桐産業幫助當地脫貧,此樹被賦予親民愛民、擔當奉獻的精神内涵。***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提及“焦桐”,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象征意義。

  3. 文學與文化的雙重承載
    古代詩詞常以“焦桐”寄托情感,如陸遊“焦桐無賞音”暗喻知音難覓;現代則通過“焦桐”傳遞榜樣力量,體現曆史與現實的交融。

注:若需查閱相關詩詞或焦裕祿事迹的完整内容,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焦桐的意思

焦桐是一個指代丁香樹的詞語。丁香樹是常綠的植物,被廣泛用作觀賞樹木和藥用材料。焦桐一詞也可以用來形容樹木的色彩和樹冠的形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焦桐的拆分部首是木,共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焦桐一詞源自于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人物焦大。在小說中,焦大被形容為高大挺拔,就像丁香樹一樣。因此,人們将焦大與丁香樹聯繫在一起,從而創造了“焦桐”這個詞彙。焦桐一詞在繁體字中寫作「焦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焦桐”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這個詞寫作「焦棠」,也有一些文獻中寫作「焦銅」。

例句

1. 那片庭院的角落裡有一棵紅得像烈火一樣的焦桐樹。

2. 我喜歡坐在窗前,遠遠看着街道兩邊綠意盎然的焦桐樹。

組詞

焦桐樹、焦桐葉、焦桐花、焦桐林、焦桐枝

近義詞

丁香樹、紫薇樹、合歡樹

反義詞

枯木、朽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