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名。 克非 《春潮急》十七:“高大的菩提樹的頂枝上,有隻馬百鹩正叫得難聽。這是一種産在 川 西北的懶鳥,個體不大,比畫眉還小,卻異常兇猛殘6*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百鹩漢語 快速查詢。
“馬百鹩”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一種産自中國川西北地區的小型鳥類,體型比畫眉更小,但性格兇猛殘暴,叫聲刺耳。
文學作品中,克非在《春潮急》中描述:“高大的菩提樹頂枝上,有隻馬百鹩正叫得難聽……”。
生态特征
根據多部資料記載,這種鳥被歸類為“懶鳥”,可能與其栖息習性相關,但具體原因未明确說明。
比喻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該詞被引申為成語,形容人做事不認真、缺乏目标性,像鳥一樣“飛來飛去”。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工作或學習中敷衍、不負責的态度,例如:“他做事像馬百鹩,毫無計劃。”
文化背景
其成語化可能源于鳥類“不定性”的習性,但具體起源故事未見詳細記載。
《馬百鹩》(mǎ bǎi liè)是一個身份或角色不明确的詞語,它沒有固定的定義,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敏捷、機警或反應靈敏等的特點。
《馬百鹩》的拆分部首是馬(mǎ),筆畫為10畫;百(bǎi)的部首是白(bái),筆畫為6畫;鹩(liè)的部首是鳥(niǎo),筆畫為11畫。
《馬百鹩》一詞源自古代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一隻馬看到森林中的百鹩(即許多隻鹩哥)奔跑飛翔,感到驚歎之餘,也對其行動敏捷迅速感到欽佩,從而形成了這個詞語。
繁體字的寫法為「馬百鷚」。
古時候的字寫作「馬百鷚」,其中的「鷚」是鹩的古代寫法。
他像馬百鹩一樣,奔跑如風,迅速抓住了球。
馬虎、百年一遇、鹩哥
迅捷、機敏、靈活、飛快
遲緩、笨拙、懶散、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