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賓客至郊外。本為古天子、諸侯禮遇賓客的儀式之一。後亦用于其他人。《周禮·秋官·司儀》:“緻饔餼、還圭、饗食、緻贈、郊送,皆如将币之儀。”《呂氏春秋·報更》:“ 淳于髠 為 齊 使於 荊 ,還反,過於 薛 。 孟嘗君 令人禮貌而親郊送之。”
“郊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指送别賓客至郊外,表達深情的告别與祝福。該詞最初是古代天子、諸侯禮遇賓客的儀式之一,後逐漸擴展到其他場合的人際送别。
構詞解析
由“郊”(城市周圍的郊區)和“送”(送别)組成,屬于動賓短語結構。
曆史背景
源自周代禮儀,如《周禮·秋官·司儀》記載“郊送”是外交活動中的禮節之一;《呂氏春秋》中孟嘗君“親郊送”賓客的典故,進一步說明其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典故,可參考《周禮》《呂氏春秋》等文獻,或查閱網頁中的引證來源。
《郊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郊」和「送」。
「郊」的拆分部首是「阜」,有4畫。作為部首,「阜」本身表示土山的形狀。作為獨立的字,「郊」表示城市周圍的鄉村地區。
「送」的拆分部首是「辶」,有4畫。「辶」作為部首,表示邊走的樣子。作為獨立的字,「送」表示将物品或人進一步向遠離的地點移動。
《郊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論語·鄉黨》篇。在這篇篇章中,孔子說:“郊由也,器梏于也,行省也。”(《論語•鄉黨》)這句話中的“郊由也”可以理解為送别郊外的意思,因此誕生了詞語「郊送」。
在繁體字中,「郊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存在一些變化,但「郊送」的基本結構沒有改變。在《說文解字》中,「郊」的字形類似現代的寫法,而「送」則以「辵」代替了「辶」,其他部分的構造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郊送」的例句:
1. 郊送:離别之際,親朋好友一同到鄉村送行。
2. 他們用郊送的方式,祝福朋友在新的城市生活幸福順利。
以下是一些與「郊送」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郊外、送别、郊遊、送行
近義詞:
離别、分别、告别
反義詞:
相聚、相見、歡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