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榮盛的景象。《舊唐書·德宗紀上》:“命宰臣諸将送 晟 ( 李晟 )入新賜第,教坊樂, 京兆府 供帳食饌,鼓吹導從,京城以為榮觀。” 宋 司馬光 《論上元遊幸劄子》:“臣等竊惟上元觀燈,本非典禮,正以時和年豐,欲與百姓同樂,為太平之榮觀而已。” 明 唐順之 《重修泾縣儒學記》:“然祇以為太平之榮觀,而當時所謂師弟子者不在也。”
(2).榮幸地觀賞。 漢 祢衡 《<鹦鹉賦>序》:“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坐鹹共榮觀,不亦可乎!”
(3).猶榮名,榮譽。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名實》:“立名者,脩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宋書·王敬弘傳》:“臣抱疾東荒,志絶榮觀,不悟聖恩,猥復加寵。”
謂宮阙。《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河上公 注:“榮觀,謂宮闕。” 清 錢謙益 《绛雲樓上梁以詩代文》之一:“與君無復論榮觀,燕處超然意有餘。”
“榮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含義較為多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釋義如下:
榮盛的景象
指繁榮昌盛的景象或盛大場面,常用于描述國家、社會的興盛。
例:
榮幸地觀賞
表達對某種景象或活動的敬重與贊歎。
例:
榮譽或名聲
指個人或集體獲得的榮耀、聲譽。
例:
宮阙(引申義)
特指帝王居所或重要建築,見于道家典籍。
例:
建議通過權威古籍或專業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具體用例。以上解釋綜合自網絡釋義,可能存在誤差。
榮觀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榮和觀。
榮的部首是艹(草字頭),筆畫數為9畫。它的意思是光榮、榮耀。
觀的部首是見(現字旁),筆畫數為6畫。它的意思是觀察、看待。
榮觀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觀念,表示人們應該以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面貌去面對世界和人生。它與“榮辱觀”相對,強調在面對成功或失敗時保持謙虛、自律和勇往直前的态度。
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榮觀」。
在古時候,榮觀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漢代許慎著)中,榮的寫法為“光榮”之意,觀的寫法為“察看”之意。這與現代的意思相似,但字形可能存在差異。
例句:
1.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樹立正确的榮觀,時時刻刻保持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
2.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榮觀,始終保持着樂觀的态度。
組詞:榮譽、觀念、觀察。
近義詞:崇高、莊嚴、尊重。
反義詞:恥辱、怯懦、自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