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Crusades]∶通常指11世紀末到13世紀末,羅馬教皇和西歐一些國家的封建主、商人,以奪回*********伊6*斯6*蘭教徒占領的*********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而組織的侵略軍
(2) [crusader]∶從事革命運動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字軍漢語 快速查詢。
十字軍是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由羅馬教廷發起、西歐基督教國家參與的軍事遠征行動,核心目的是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耶路撒冷聖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字軍(Crusaders)得名于參戰者佩戴的十字标志,象征對基督教的忠誠。其曆史背景可追溯至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的號召,要求基督徒收複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行動共持續近200年,發動了八至九次主要東征()。
現代語境中,“十字軍”有時被引申為“為某種信念或事業奮鬥的群體”,但需注意其曆史敏感性與宗教沖突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或文化影響,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學術研究。
《十字軍》指的是一支在中世紀歐洲發起的東方遠征軍。這支軍隊由*********君主和騎士組成,以聖地耶路撒冷為目标,旨在恢複基督徒在聖地的統治權。十字軍運動發生在11世紀末至13世紀初,期間多次發起遠征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十字軍國家。
《十字軍》這個詞由5個漢字組成。其中,“十”是基本部首“十”;“字”是基本部首“字”;“軍”是基本部首“冖”。總共有14個筆畫。
《十字軍》這個詞源于拉丁語“Crucesignatus”,意思是“戴十字記號的人”。最早出現在1095年教皇波尼法爵二世的演講中,他呼籲歐洲君主和騎士參加東方遠征,戴上十字記號作為身份象征。後來,這個詞在歐洲各國傳播開來。
《十字軍》的繁體字為「十字軍」。
根據古代漢字書法的寫法,《十字軍》可以寫作「十字軍」或「拾字軍」。
1. 在11世紀末,許多歐洲騎士紛紛加入了十字軍,前往聖地耶路撒冷。
2. 十字軍運動對于中世紀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3. 十字軍國家的建立使得*********在聖地恢複了統治權。
1. 十字:意為形狀為十字的符號或标記。
2. 軍隊:意為由武裝人員組成的集體,進行戰鬥和防禦。
3. 遠征:意為征戰較遠的地區,以擴大勢力或達成目标。
4. *********:意為傳統基督宗教的信徒。
十字軍的近義詞包括:十字武士、聖地遠征軍。
十字軍的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