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 濯龍 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倉頭衣緑褠,領袖正白,顧視禦者,不及遠矣。”後因以“流水遊龍”比喻川流不息的車馬。 李慈銘 《大風有感》詩:“流水遊龍日夜馳,品題素竹與哀絲。”
“流水遊龍”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iú shuǐ yóu lóng,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車馬往來不絕,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源自《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文中記載,馬皇後描述其家族拜訪時的場景:“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的盛況。後演變為成語“流水遊龍”,沿用至今。
“流水遊龍”以生動的意象刻畫了古代繁華場景,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強調人流、車馬的密集與動态美。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漢典等來源。
《流水遊龍》一詞取自于《詩經·邶風·流水》中的一句詩:“流水遊龍,骀襞蕩舟。”在這句詩中,“流水遊龍”形象地描繪了水中遊蕩的龍的景象,意味着水流奔湧,如遊龍般靈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流(氵+㇒) 水(氵+水) 遊(方+鬥+彳) 龍(龍)。
來源:《流水遊龍》一詞源于古代詩歌,後來成為被廣泛使用的成語,常用于形容水流奔流不息,順暢而有力,引申為事物運行的形勢迅猛。
繁體字:流水遊龍。
古時候漢字寫法:流水遊龍。
例句:江河波浪滾滾,流水遊龍盤旋。
組詞:流淌、流轉、遊動、龍舟、流溪。
近義詞:水流翻滾、水勢洶湧、濤聲浪蕩。
反義詞:涓涓細流、靜止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