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飽學的意思、飽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飽學的解釋

[erudite] 學識淵博;博學

飽學之士

詳細解釋

(1).學問廣博。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僧有個敝親,是個飽學的秀才。”《玉嬌梨》第八回:“老爺有一位公子,今年一十五歲,因慕相公大才飽學,欲屈相公教訓一年。”

(2).指學問廣博的人。《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且不要論别處,隻這 蘇州 城内有無數高才飽學,朝吟暮詠,受盡了燈窗之苦,尚不能勾飛黃騰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飽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學識淵博、知識儲備深厚的人。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bǎo xué(注音:ㄅㄠˇ ㄒㄩㄝˊ)
    • 詞性:形容詞,也可作名詞指代博學之人。
    • 核心含義:指學問廣博、涉獵廣泛,通常用于贊譽他人學識深厚,如“飽學之士”。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僧有個敝親,是個飽學的秀才”。
    • 明代《醒世恒言》中稱“蘇州城内有無數高才飽學”,進一步強化其形容知識群體的用法。
    • 清代《儒林外史》以“五河縣的飽學秀才”描述科舉文化中的博學者。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博學、鴻儒、碩學(強調知識廣度)。
    • 反義詞:淺學、無知、才疏學淺(指學識不足)。
  4. 使用場景與例句

    • 文學描述:如《牡丹亭》中“廪生陳最良,年可六旬,從來飽學”。
    • 現代用法:多用于學術或正式語境,例如“他雖年輕,卻是業内公認的飽學之士”。
    • 造句示例:“飽學之士未必擅長實踐,需知行合一”。
  5. 補充說明

    • 該詞隱含對傳統學問的推崇,常見于古代科舉和文人評價體系,現代用法多帶褒義,但需注意語境以避免過度書面化。
    • 法語翻譯為“érudit”(博學的)或“un puits de science”(知識的源泉),體現跨文化中對學識的共通重視。

總結來看,“飽學”不僅描述知識量的積累,還承載着文化中對學問的尊重,適用于贊譽學術造詣深厚者,但需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飽學(bǎo xué)這個詞是指學識淵博、學問豐富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饣(食物部首)+ 學(可是部首)= 飽(12畫)+ 學(8畫)= 20畫。 來源:飽學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一句。後來經過演變,飽學便形容人學識充實。 繁體:飽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餳汲(食物部首)+ 學(可是部首)。 例句:他是一個飽學之士,精通多種學科。 組詞:飽學之路、飽學者、飽學小子。 近義詞:博學、富學、廣學。 反義詞:淺學、學渣、學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